草荒径仄夜三更,携影笼东道废城。
境寂多闻如有遇,心悬远火却关情。
了知鬼亦不到处,稍喜园犹向日名。
踽踽未须增感慨,生人昊壤本孤征。
草荒径仄夜三更,携影笼东道废城。
境寂多闻如有遇,心悬远火却关情。
了知鬼亦不到处,稍喜园犹向日名。
踽踽未须增感慨,生人昊壤本孤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归途中的凄清景象,诗人独自一人在荒草丛生的小路上行走,夜深人静,四周一片寂静。"携影笼东道废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与废弃城墙的映照,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境寂多闻如有遇",虽然环境寂静,但诗人似乎有所感悟,仿佛在寂静中听到了某种声音或感受到了某种存在。这种感觉既神秘又富有哲理,暗示着在孤独与寂静中,心灵能够触及到更为深远的层面。
"心悬远火却关情",远处的灯火让诗人的心绪复杂,既有对远方的牵挂,也有对现实情境的感慨。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融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了知鬼亦不到处",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所处之地虽荒凉,但并非无人问津,甚至有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稍喜园犹向日名",虽然园子荒废,但仍保留着昔日的名字,这为诗人带来一丝安慰和希望。
最后两句"踽踽未须增感慨,生人昊壤本孤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孤独本质的理解与接受。他意识到,无论是身处繁华还是荒凉,人生都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无需过多感慨,因为这是生命本身的常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归途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帝城百司官事少,故府庭闲长春草。
独馀人事十倍多,一月束书逾束稿。
我于其间厌见之,语可摹印百不移。
深处难论浅处俗,今我下笔如黏黐。
自得君书手不置,报章飒飒生新意。
漫将长句替寒温,临流胜寄相思字。
久不哦诗诗律疏,字字偃蹇烦麾呼。
羡君作邑康庐下,柔强伏梗妥以愉。
乃知万事共一法,神熟意便功转捷。
听讼固应哲士能,理赋未省通儒怯。
往时蔡子尹黄岩,欲试自疑龟屡占。
祗今登用颇衮衮,似此县债偿亦廉。
期君规模卓鲁上,随世功名真漫浪。
幸勿弃我频琢磨,中年师友半凋丧。
西湖柳色递晴阴,蒲江远矣谁共寻。
近闻乡里一奇事,宿觉庵边祠水心。
《走笔代书答西士》【宋·戴栩】帝城百司官事少,故府庭闲长春草。独馀人事十倍多,一月束书逾束稿。我于其间厌见之,语可摹印百不移。深处难论浅处俗,今我下笔如黏黐。自得君书手不置,报章飒飒生新意。漫将长句替寒温,临流胜寄相思字。久不哦诗诗律疏,字字偃蹇烦麾呼。羡君作邑康庐下,柔强伏梗妥以愉。乃知万事共一法,神熟意便功转捷。听讼固应哲士能,理赋未省通儒怯。往时蔡子尹黄岩,欲试自疑龟屡占。祗今登用颇衮衮,似此县债偿亦廉。期君规模卓鲁上,随世功名真漫浪。幸勿弃我频琢磨,中年师友半凋丧。西湖柳色递晴阴,蒲江远矣谁共寻。近闻乡里一奇事,宿觉庵边祠水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9aCHg3WC.html
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几人无忝入诗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