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寒潭敛水痕,断云残雪送朝昏。
深冬野马巢溪树,近渚人家掩石门。
何处洞箫吹夜雨,一竿渔火彻朝暾。
蜀江气暖春光早,已有林花映小村。
秋尽寒潭敛水痕,断云残雪送朝昏。
深冬野马巢溪树,近渚人家掩石门。
何处洞箫吹夜雨,一竿渔火彻朝暾。
蜀江气暖春光早,已有林花映小村。
这首《冬江》描绘了一幅寒冷季节江面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江景的独特魅力。
首句“秋尽寒潭敛水痕”,以“秋尽”点明季节转换,暗示秋季的结束,紧接着“寒潭敛水痕”描绘了深秋过后,潭水逐渐收拢波纹,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凝重的景象。这一句通过“寒潭”和“水痕”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深秋末期的冷寂氛围。
次句“断云残雪送朝昏”,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景象。在这里,“断云”与“残雪”共同构成了冬日特有的天空景观,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清晨到黄昏,不断变换着形态,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冬日天空图。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送”字,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深冬野马巢溪树,近渚人家掩石门”两句,将视线转向地面,描绘了冬日里野外和村落的景象。这里,“野马”指的是在野外自由奔跑的马匹,它们在溪边的树木间栖息,与“巢”字相呼应,形象地表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近渚人家掩石门”则描绘了靠近水边的人家,门前的石门被轻轻关闭,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生活气息。
“何处洞箫吹夜雨,一竿渔火彻朝暾”这两句,将视角再次提升至夜晚与清晨的过渡时刻。在这样的时刻,远处传来洞箫的悠扬旋律,伴随着夜雨的轻柔,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而“一竿渔火彻朝暾”则描绘了清晨时分,江面上的一盏渔火穿透晨曦,照亮了整个江面,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最后,“蜀江气暖春光早,已有林花映小村”两句,以想象中的蜀江春景作为结尾,与前面描绘的冬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气暖春光早”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喜悦,“林花映小村”则描绘了春日里花朵盛开,映照在村庄中的美丽景象,预示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季节即将来临。
整体而言,《冬江》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冬日江面的宁静与寒冷,还巧妙地融入了季节更替的诗意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郁郁徐垄柏,盘盘若车轮。
新冢埋旧棺,旧鬼作新人。
伊昔盛年子,薄命多苦辛。
结愤向黄泉,千载永不晨。
何意灵仙顾,嘘枯起沈沦。
虽靡萧史谐,不共韩凭伦。
留魄侑纯心,逍遥于八垠。
匪直夫妇纲,再回父子仁。
过者无愚哲,畴不羞芷蘋。
嗟嗟一发微,其系乃千钧。
身自祖戒来,未识祖戒面。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