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五》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五》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颂酒深衷岂放憨,二豪何以视耽耽。

将因巢许为师友,自与羲皇作子男。

清浅锦机襄转七,纵横雅爵醉挥三。

孝标虽有伤时论,未见山中此盍簪。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十五首。诗中通过对比“二豪”与“巢许”、“羲皇”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陈仲醇的敬仰之情。

首句“颂酒深衷岂放憨”,诗人开篇即赞扬陈仲醇饮酒之深意,并非轻浮之举,而是内心深沉的体现。接着,“二豪何以视耽耽”一句,以“二豪”(通常指权贵或富商)与陈仲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陈仲醇不同于世俗之人的高洁品质。

“将因巢许为师友,自与羲皇作子男”,诗人进一步描绘陈仲醇追求隐逸生活,以古代贤人巢父、许由为师友,与远古圣王伏羲的儿子们相提并论,展现了陈仲醇的理想境界和人格追求。

“清浅锦机襄转七,纵横雅爵醉挥三”,这两句描述陈仲醇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处理事务还是饮酒作乐,都显得从容不迫,既有文雅的风度,又有洒脱的气魄。

最后,“孝标虽有伤时论,未见山中此盍簪”,诗人提到陈仲醇曾有过对时局的批评,但并未因此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守。通过“山中此盍簪”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陈仲醇超然物外、坚守自我精神世界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醇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情操的钦佩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七

看楼打楼,东涌西没。

入水入泥,穿皮透骨,十字街头石敢当。

忽会转身句,便笑辽天鹘,达磨大师眼睛突。

(0)

自题肖像

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

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

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杵碎窠窟。

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

(0)

颂古四首·其三

阿家新妇最相怜,新妇骑驴家便牵。

几度醉归明月夜,笙歌引入画堂前。

(0)

宝陀三句·其二

宝陀一玄,掣臂揎拳。打失鼻孔,苍天苍天。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十九

腊极严寒,冻破泥团。不可默会,不可形言。

鸡上树,鸭下水,明朝更献楚王看。

(0)

颂古十一首·其七

腊月火烧山,胡僧入汉关。

一头卷螺发,两耳带金环。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