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秋常蚤,窗明月已高。
无人访幽寂,惟有鹤来巢。
地僻秋常蚤,窗明月已高。
无人访幽寂,惟有鹤来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时节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首句“地僻秋常蚤”,点明了地点的偏远和季节的特征——秋天的到来总是比其他地方更早,暗示出环境的清冷与孤寂。这里的“蚤”字,不仅指出了时间的早,也暗含了环境的偏僻与人迹罕至之意。
接着,“窗明月已高”一句,将视角转向室内,通过明亮的窗户映照出高悬的明月,营造出一种既明亮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这一景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
“无人访幽寂”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孤独与静谧,似乎连访客都难以打破这份宁静,突显出诗人所在之地的远离尘嚣。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表现了他寻求心灵深处的平静与自由的愿望。
最后,“惟有鹤来巢”以鹤的出现作为收尾,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机与和谐。鹤,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高洁、脱俗的象征,它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之前的寂静,更增添了诗中的意境美,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深秋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静谧与美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沾柳絮,莫教零乱送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