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尘袜恐非真,今古传闻解佩人。
惆怅仙魂招不得,蕊珠宫里自秋春。
凌波尘袜恐非真,今古传闻解佩人。
惆怅仙魂招不得,蕊珠宫里自秋春。
这首《题画水仙》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花的幽雅与神秘。诗中以“凌波尘袜”开篇,巧妙地将水仙花比作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轻盈行走的女子,形象地展现了水仙花在水中摇曳生姿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其高洁脱俗的气质。接下来,“恐非真”三字则带出了一丝疑虑与想象的空间,让人不禁思考这是否是真实之景,还是某种超凡脱俗的象征。
“今古传闻解佩人”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解佩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水仙的形象,使其仿佛成为了能够跨越时空,拥有神秘力量的存在。这里的“解佩人”可能指的是能够解开世间束缚、带来自由与美好的人物,而水仙则是这种美好与自由的象征。
最后两句“惆怅仙魂招不得,蕊珠宫里自秋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所代表的美好与纯洁的深深向往,却无法触及的遗憾之情。水仙花似乎已经超脱了尘世,存在于一个只有秋春两季的世界——蕊珠宫中,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永恒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这一设定,不仅赞美了水仙花的美丽,更寄托了自己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纯净与和谐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翩翩青云士,才敏复辨强。
新除得壮县,三年理归装。
侍者绣罗襦,内子八珠珰。
辎车阗道周,徒御生辉光。
俄闻谒帝阍,台省从翱翔。
问之何能尔,贵人亲荐扬。
不惜千金资,自喜紫绶长。
顾笑范史云,守志徒糟糠。
尸乡置,客欲愁,三十里进生王头。
海中山,波欲涌,五百人同死士垄。
有死士,无生王,王头上殿目尚光。
九重真龙为一哭,韩王楚王颜瑟缩。
腐儒造醢理不诬,王头乃复偿腐儒。
我来尸乡中,白日忽挂树,乡人说王尚如睹。
君不见,王爱士,士效忠,诚不若项王故人吕马童,手裂王体居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