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疏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于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疏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于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咏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批评了不义之权和道德沦丧。诗中提到东汉时期权臣当道,君子坚守原则,但如陈与窦等人的忠诚未能成功阻止变乱。凉州叛乱时,有人试图以儒家伦理教化敌人,却遭到嘲笑。诗中讽刺南宋时期佛教影响下,理学表面为儒实则空洞,如魏公虽标榜心学,却漠视生命,杀戮无数,其所谓理学与百姓生灵何干。最后,诗人感叹孔子孟子的道德典范与现实的背离,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整首诗寓言性强,批判犀利,体现了袁枚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