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鸟不到处,空亭无一喧。
路岐松际判,日晷竹阴昏。
青草有人径,白云为我门。
坐深闻见静,飞叶积高原。
啼鸟不到处,空亭无一喧。
路岐松际判,日晷竹阴昏。
青草有人径,白云为我门。
坐深闻见静,飞叶积高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三聚亭周围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首联“啼鸟不到处,空亭无一喧”,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啼鸟通常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但在这里却未闻其声,反衬出空亭的寂静,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颔联“路岐松际判,日晷竹阴昏”,进一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松树与竹林交错,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分界线,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晷),竹林的阴影逐渐加深,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默。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松树的挺拔与竹林的柔韧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颈联“青草有人径,白云为我门”,转而聚焦于亭子本身及其周围的自然元素。青草间有人行过的痕迹,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白云则仿佛成为了诗人内心的门户,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坐深闻见静,飞叶积高原”,收束全诗,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最细微的声音也能被感知到,体现了环境的纯净与内心的宁静。飞叶堆积在高处,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暗示着岁月的沉淀与积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