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遗经慨小星,柏舟三叹有馀馨。
高踪百世能同调,不负皇天降此生。
曾向遗经慨小星,柏舟三叹有馀馨。
高踪百世能同调,不负皇天降此生。
这首诗由明代学者吴与弼所作,名为《孙氏贤母诗》,通过赞美孙氏贤母,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远的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对贤母的敬仰之情。
“曾向遗经慨小星”,开篇以“遗经”点出孙氏贤母的教诲之深,如同夜空中微弱但指引方向的小星,虽不显眼,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指引。这里的“小星”象征着孙氏贤母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低调而重要的角色。
“柏舟三叹有馀馨”,“柏舟”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此处借以赞扬孙氏贤母如同柏舟一般,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三叹则暗示了她对美德的追求和坚守,其影响深远,如同香气一般,久久不散。
“高踪百世能同调”,“高踪”指的是高尚的行为或品德,这里形容孙氏贤母的德行如同高山一般,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影响着后世之人。这句话表达了对孙氏贤母品德的崇高评价,以及对其影响持久性的肯定。
“不负皇天降此生”,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孙氏贤母降临人世的感激之情,认为她的存在是上天的恩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和启迪。这句话体现了对孙氏贤母价值的高度认可和对她生命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孙氏贤母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深远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迪作用,表达了对她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
水落蒹葭,白露冷、长养横行之物。
夜雨疏灯照蜗涎,晓起枯黏满壁。
物色堪嗟,人情可慨,愁鬓添新雪。
飘然霞外,神仙真是豪杰。
故园酒熟鸡肥,相对青山,有约黄花发。
但得天恩容拂袖,眼底风波自灭。
宠辱闻惊,是非妄恼,胸次无毫发。
寸心皎皎,争光天上秋月。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
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
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
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
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
紫殿宣麻,彤墀赐宴,仗钺专征。
看白日辞天,玄冬出塞,金戈寒映,宝剑雄鸣。
雪满居庸,山横碣石,北去龙沙几日程。
据鞍处,正旌旗蔽野,鼓角连营。丈夫有志功名。
好戡乱、扶危定太平。
况圣主恩深,清时望重,试凭全策,早下坚城。
王浚平吴,裴公破蔡,勋业真堪带砺盟。
登坛处,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