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党贺登瀛。
共知甘饮三吴水,谁念幽栖五国城。
公去如今三百载,海潮犹有不平声。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党贺登瀛。
共知甘饮三吴水,谁念幽栖五国城。
公去如今三百载,海潮犹有不平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的《海外四逐客四首》之三,以“胡忠简公铨”为题,表达了对胡铨这位被贬谪官员的深切同情与敬仰之情。
首句“大朝廷作小朝廷”,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不公,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道德的沦丧。接着,“人世乾坤已不成”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腐败现象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使得整个世界都显得混乱不堪。
“志士拊心思蹈海”描绘了一群正直之士面对腐败现实时的悲愤与无奈,他们选择远离尘嚣,遁入大海,象征着对理想与正义的坚守。而“渠奸呼党贺登瀛”则鲜明对比,讽刺那些奸佞小人不仅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得意洋洋,结党营私,登上高位。
“共知甘饮三吴水”一句,通过描述被贬官员在异地的生活,表达了对他们处境的同情。这里的“三吴水”可能指代流放地的环境条件艰苦,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紧接着,“谁念幽栖五国城”则表达了对这些官员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未能给予他们应有关注的遗憾。
最后,“公去如今三百载,海潮犹有不平声”两句,将时间拉长到三百年前,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人们对胡铨这样的忠臣义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却始终未减。海潮的不平之声,既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对历史公正与道德力量的隐喻,强调了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胡铨及其同类人物遭遇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呼唤,以及对历史公正的期待。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
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
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
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
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
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