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
《杂诗》全文
唐 / 王季友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采山仍采隐,在山不在深。

持斧事远游,固非匠者心。

翳翳青桐枝,樵爨日所侵。

斧声出岩壑,四听无知音。

岂为鼎下薪,当复堂上琴。

凤鸟久不栖,且与枳棘林。

(0)
注释
采山:在山中采集物品或资源。
仍:还,也要。
采隐:追求隐居的生活方式。
在山:处于山中。
不在深:不在于山的深度或隐秘。
持斧:拿着斧头。
事远游:从事远行或游历。
固非:本来不是。
匠者心:工匠的心态或想法。
翳翳:茂盛的样子。
青桐枝:青桐树的枝条。
樵爨:樵夫砍柴做饭。
日所侵:每日都遭受侵扰。
斧声:斧头砍伐的声音。
出岩壑:从岩石和山谷中传出。
四听:四处的听者。
无知音:没有人能理解或欣赏。
岂为:难道只是为了。
鼎下薪:灶下烧火的柴薪。
当复:也应该。
堂上琴:放置在厅堂上的琴,比喻高雅的用途。
凤鸟:凤凰,象征高贵。
久不栖:长时间没有停留或栖息。
且与:暂且和。
枳棘林:多刺的灌木丛,比喻恶劣的环境。
翻译
采摘山中之物也要讲究隐逸之趣,所在之处并不在于山的幽深。
手持斧头远行游历,本就不是工匠该有的心态。
茂盛的青桐树树枝,每日遭受樵夫砍伐用以炊煮。
斧头的声音在山谷回响,四周却无人能理解这份意境。
这木材难道只能作为灶下的柴火?或许它也能够成为堂上雅致的琴。
凤凰已经很久没有栖息于此,只好暂时与多刺的灌木林为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采伐树木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采山仍采隐,在山不在深”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山中,但并非是为了逃避世俗,而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隐逸。随后“持斧事远游,固非匠者心”则强调了这种行为并不仅仅出于技艺的需求,而是一种探求生命真谛的心路历程。

诗中的自然景象如“翳翳青桐枝”、“樵爨日所侵”等,不仅画出了山林的宁静美丽,也透露出隐士们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劳作声响,如“斧声出岩壑”,在大自然中回荡,却往往被世人忽略,显得格外孤寂。

而“岂为鼎下薪,当复堂上琴”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这里的“鼎下薪”和“堂上琴”,分别象征着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与艺术创作中的雅致,表达了诗人对更高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凤鸟久不栖,且与枳棘林”一句,则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无奈接受。诗人通过比喻凤鸟不再栖息,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在当时社会中得不到施展,只能暂时沉浸于世俗之中的“枳棘林”——复杂而又艰难的环境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生命真谛的深刻追求,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期盼。

作者介绍
王季友

王季友
朝代:唐   字:季友   号:云峰居士   籍贯:洪州南昌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猜你喜欢

春日独酌十首·其五

醉去卧兰茝,安用张蜀锦。

何必黄金杯,瘿杓亦足饮。

物理不可齐,好恶乃天禀。

真精既洞达,空无仍谛审。

所以陶渊明,北窗自攲枕。

起作无弦弹,此音殊妙甚。

(0)

春日独酌十首·其三

平生最嗜酒,况复就花饮。

明月正照人,吴姬安得寝。

更起尽馀杯,击碎珊瑚枕。

(0)

游仙一十九首·其十一

翛然乘一气,来往游太空。

閒歌内景章,遂登蕊珠宫。

华英不知名,激齿甘液浓。

此乐无忧衅,固非侯与公。

(0)

奉和广帅蒋颖叔留题石室

西江赴海穿双峡,十里寒青半天插。

晴空倒影连明河,滔滔不碍鲸鱼呷。

绞绡高覆紫微冠,翠簟平铺玉皇榻。

中藏石室与嵩台,巨壁棱层老鳞甲。

欲飞未去凤逶迤,将蛰还伸龙匼匝。

浪摇蓬岛何其危,桂塞广寒无乃狭。

大匠不由基构成,洞门大启无人扃。

六月来游乃挟纩,酌酒向口疑冰生。

三溪诘曲愈难涉,举烛但爱烟溟溟。

返似霜缣见山水,画手只许吴生是。

有谁文采如昌黎,物物为我从头记。

自惭才短空冥搜,俚语未足苍崖留。

元戎闻之索大笔,默坐远想书胜游。

凭凌风力若捕虎,窘束景象如缚仇。

那知子厚号雅健,不识谢守为风流。

桓桓斯人富学海,少陵重生谪仙在。

琮琤击玉敲黄金,倚马千言未尝改。

高下岂必世俗知,浩气已充天壤内。

又如淮阴善将略,不战能令敌先败。

暂辞侍从来东南,羊城异日为傅岩。

不唯巴笺吟咏足,即看玉牒功名镵。

滁阳吴公昔曾赋,落落文华精注措。

毛侯亦许送和章,马上横戈写长句。

孰云高要陋且遐,三篇入石神鬼嗟。

愿挥硬画夺剑戟,下视鸟迹初遗沙。

此心虽大虑转小,刻就颇忧龙作蛇。

譬之博奕仲尼与,群儿恶用相识哗。

端溪石工古称妙,年年琢砚供正衙。

刚刀截碑易于砚,龟螭相射生彤霞。

岐山石鼓久缺矣,苦县光和真瘦耶。

流传万本入中国,谁怜此乐瘴水涯。

共探泉石造淡漠,岂忆冠盖追荣华。

公思归乎欲致主,四方飘泊予为家。

予意无留亦无去,等将幻质随杨花。

(0)

送沈司理赴阙改官

捕寇治狱皆有闻,才力纵横真出群。

荐书交上三岁满,玉陛引对瞻吾君。

胸中策画烂星斗,笔写纸上虬龙奔。

完创补弊有捷理,此时歧路挐青云。

云霄问谁作霖雨,愿洗边城血中土。

和气油然熟禾黍,天下蒸黎免穷苦。

男儿事业当致主,我独沈沟亦无语。

离亭愁怀安可数,春风自在花飞舞。

船尾插旗轰画鼓,掺袂青山遮别浦。

(0)

景泰禅阁

二山环合壁相重,禅阁攲危杳霭中。

云塔孤标淩绝巘,石楼双峙耸晴空。

灵泉冷透千岩翠,古木阴生万壑风。

自笑尘劳促归思,懒将身世问禅翁。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