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封禹贡几沧桑,海外何当有大荒!
衔烛地惟留野鹿,采香人亦类文狼。
空将汉法颁司隶,独少周原纪职方。
寄语居夷诸将帅,秋风万里待归航!
尧封禹贡几沧桑,海外何当有大荒!
衔烛地惟留野鹿,采香人亦类文狼。
空将汉法颁司隶,独少周原纪职方。
寄语居夷诸将帅,秋风万里待归航!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有所思二首(其一)》。诗人以历史典故和想象,表达了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海外领土的期望。他提到尧舜时期的封禅与夏商时期的地理划分,暗示了对古代盛世的怀念和对海外未知领域的向往。
"尧封禹贡几沧桑",开篇即点出历史的久远和世事的变迁,"沧桑"二字寓含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接着,诗人提出疑问:"海外何当有大荒?"表达了对海外未知土地的探索和期待。
"衔烛地惟留野鹿,采香人亦类文狼",运用象征手法,野鹿代表隐逸或失意之人,文狼则可能暗指异族入侵者,形象地描绘了局势的动荡和外敌的威胁。诗人感慨,如今只剩下空洞的法规在司隶之地颁布,而周原那样的记录职方之地却不见踪迹,暗示了现实的无奈和对古代典章制度的怀念。
最后,诗人寄语在外的将领们,希望他们能如秋风中的航船,等待时机归来,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收复失地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张煌言作为抗清志士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