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花名寖显时,才如韩白尚无诗。
本朝盛赏唯西雒,万幄千庖泣玉脂。
唐世花名寖显时,才如韩白尚无诗。
本朝盛赏唯西雒,万幄千庖泣玉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和巩宰送牡丹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作者将唐代牡丹花的声誉与韩愈、白居易这样的文学大家相比,暗示了牡丹在当时已经享有极高的声望。"唐世花名寖显时"表明牡丹在唐代就已经名声大噪,而即使是像韩愈、白居易这样的杰出文人,他们的诗歌成就在此时似乎也无法与牡丹的盛名相提并论。
接着,诗人提到"本朝盛赏唯西雒",这里的"本朝"指宋朝,"西雒"可能是指洛阳,因为洛阳自古以来就是牡丹的重要产地,这里暗指宋朝时期对牡丹的特别喜爱和推崇。"万幄千庖泣玉脂"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牡丹盛开时的繁华景象,仿佛连帐幄(帷幕)和厨房(庖)都为之动容,比喻牡丹之美犹如美酒般令人陶醉,甚至让人为之流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牡丹的娇艳和人们对它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赞美了牡丹在宋朝时期的独特地位和人们对其无比的喜爱之情。
乱山身逐简书来,梅子黄时雨未开。
一苇横斜风叶度,千滩赑屃雪城催。
危机种种那容避,俗驾骎骎底未回。
聊复浮游随造物,故园回首思悠哉。
颍川有高士,落落无常居。
不爱城市游,乃向岩壑庐。
开窗俯西野,纵目聊自娱。
青山望中来,白云与之俱。
森森芳桂林,濯濯朝雨馀。
良时会佳朋,尊酒散襟裾。
岂无荣宠念,穷达各有途。
山来不必麾,山去不必呼。
仙人王子蒙,挥洒作新图。
优游自成趣,奚必谷名愚。
归墟谷在渤海东,八纮之水注其中。
不盈不缩浩无际,吞吐日月含空濛。
灵鳌于此负山出,上有缥缈金银宫。
人间相去几万里,弱水满眼多回风。
琴高来时踏赤鲤,少君归去乘白鸿。
秦皇到老不得渡,嗟我欲往将焉从。
子房有孙海谷子,告我有路非难通。
只随云气相上下,与子共谒扶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