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造福,甚是老愚痴。
自身不吃著,保投受妻儿。
打脊眼不痛,十指不同皮。
饱吃身自稳,饿肚身自饥。
积十年调宁,知身得几时。
一朝身磨灭,万事不能窥。
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
奴婢换曹主,马即别人骑。
闻强急修福,莫于百年期。
有钱不造福,甚是老愚痴。
自身不吃著,保投受妻儿。
打脊眼不痛,十指不同皮。
饱吃身自稳,饿肚身自饥。
积十年调宁,知身得几时。
一朝身磨灭,万事不能窥。
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
奴婢换曹主,马即别人骑。
闻强急修福,莫于百年期。
这首诗《回波乐(其八十七)》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对财富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有钱不造福,甚是老愚痴”直截了当地批评了那些拥有财富却不用于善行的人,认为他们如同“老愚痴”,缺乏智慧和道德眼光。接着,“自身不吃著,保投受妻儿”则指出,这些人不仅自己不享受财富带来的好处,反而将财富寄托在家人身上,这种行为同样显得愚蠢。
“打脊眼不痛,十指不同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对财富的贪婪和忽视自身及他人感受的冷漠。“饱吃身自稳,饿肚身自饥”进一步阐述了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指出真正的满足和稳定并非来自物质的积累,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积十年调宁,知身得几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生命即将结束才去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一朝身磨灭,万事不能窥”则警示世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无法预知未来,因此应当及时行善,珍惜眼前。
最后,“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奴婢换曹主,马即别人骑”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财富转移的无情,以及个人与家庭、财产之间的脆弱联系。这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人性中自私与贪婪的批判。
“闻强急修福,莫于百年期”作为结语,鼓励人们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追求心灵的富足,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上的积累。这首诗以通俗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财富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道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