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过端阳,閒看山云低度墙。
旧日曾为白下客,诸公同进紫霞觞。
病身剩蓄三年艾,学道宁怀一宿桑。
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
风风雨雨过端阳,閒看山云低度墙。
旧日曾为白下客,诸公同进紫霞觞。
病身剩蓄三年艾,学道宁怀一宿桑。
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的《和石松友端阳韵》描绘了端午节风雨中的景象和个人感慨。首句“风风雨雨过端阳”写出了节日氛围中自然环境的不平静,暗含着生活的波折与变迁。接着,“閒看山云低度墙”以闲适的视角观察山间云雾,流露出诗人淡然处世的态度。
“旧日曾为白下客,诸公同进紫霞觞”回忆起往昔在南京(白下)的经历,与朋友们共饮佳酿,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接下来,“病身剩蓄三年艾”表达了诗人身体欠佳但仍保留着端午习俗,插艾以驱邪,显示出坚韧的生活态度。
“学道宁怀一宿桑”则转向内心世界,表明诗人追求道义,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修身养性。最后一句“醒读离骚浑未忍,忠臣虽死骨犹香”以屈原的《离骚》作结,表达了对忠诚和高尚品格的敬仰,即使逝者如屈原,其精神犹在,令人感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端午节传统的坚守,又有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忠诚之士的崇高敬意。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
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冬晴无雪。
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
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
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
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
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