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鸿俦已可听,湱然分练蹙波声。
成群争似沙鸥少,别有高閒物外情。
水鸟鸿俦已可听,湱然分练蹙波声。
成群争似沙鸥少,别有高閒物外情。
这段诗文,是宋代文学家张镈所作,取自《南湖书事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与思考。
“水鸟鸿俦已可听”,这里的“水鸟”指的是水边的鸟类,“鸿俦”则是形容它们的叫声优美而有节奏。诗人通过耳闻鸟鸣,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悦耳的声音。
“湱然分练蹙波声”,“湱然”一词用来形容水流的声响,“分练”则是水流冲刷石头的声音,而“蹙波声”则是波浪涌动的声音。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字眼,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声音丰富多彩的自然场景。
“成群争似沙鸥少”,这里的“成群”指的是鸟儿聚集在一起,“争似”则是它们争相出现的情形,而“沙鸥”则是比喻数量之多,如同沙滩上的小鸟一样众多。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景象。
“别有高閒物外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纷扰,独具的情怀和感悟。“高閒”指的是高远、超脱,“物外情”则是超乎尘世之上的情感。诗人的心灵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更重要的是,它流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纯净、高远情感的追求。
佳客志淮海,贱子设樽罍。
楚江昨夜清涨,短棹已安排。
休问南楼风月,且念阳台云雨,几日却重来。
银烛正凝泪,画鼓且休催。彩云飞,黄鹤举,两徘徊。
林泉归去高卧,回首笑尘埃。
我唱更凭君和,君起谁同我舞,莫惜玉山颓。
他日扬州路,散策愿相陪。
晓来何事到湖西,风急飞红衬马蹄。
望信只愁秋雁断,爱春还恨早莺啼。
山连楼阁云容重,水浸栏干月影低。
归棹采菱重惜晚,一声歌过绿杨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