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平,四十万人同日坑。
古苔蚀血铜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
空遗黄金镞,不射秦时鹿。
西出咸阳门,哀哀鬼夜哭。
战长平,四十万人同日坑。
古苔蚀血铜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
空遗黄金镞,不射秦时鹿。
西出咸阳门,哀哀鬼夜哭。
这首《长平箭头歌》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描绘长平之战的惨烈场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与历史的沉痛记忆。
开篇“战长平,四十万人同日坑”,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长平之战的规模与残酷,四十万生灵在一日之间陨落,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毁灭性。接着,“古苔蚀血铜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铜箭头上的斑斑血迹被岁月侵蚀,金箭头折断,白羽折断,这些细节不仅描绘了箭头的破败,也暗喻着战争的痕迹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但其带来的伤痛却永远铭记于心。
“空遗黄金镞,不射秦时鹿”一句,将箭头比喻为“黄金镞”,既赞美了箭头的珍贵材质,又暗示了箭头的最终命运——未能完成其原始使命,即射杀敌人,而是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不仅是对战争无意义的讽刺,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最后,“西出咸阳门,哀哀鬼夜哭”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全诗,咸阳门作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无数生命的消逝和悲痛。夜晚,鬼魂的哀嚎声回荡在空气中,既是对亡灵的哀悼,也是对战争罪行的无声控诉。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历史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长平之战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胡奎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成功地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长平箭头歌》成为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个人情感深度的作品。
我住东郊只树园,无人肯顾席为门。
多君用意非流俗,忙里偷閒每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