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霜髯新复新,为郎补吏两因循。
争先不及三千客,顾后犹容五十人。
绝学捐书从佚老,曲肱饮水会忘贫。
江湖极目连天白,照影知无缨上尘。
鹤发霜髯新复新,为郎补吏两因循。
争先不及三千客,顾后犹容五十人。
绝学捐书从佚老,曲肱饮水会忘贫。
江湖极目连天白,照影知无缨上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官员在郡斋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通过“鹤发霜髯”这一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年老之态,同时也暗示了其清高脱俗的品质。接着,“新复新”三字,既指头发重新变得乌黑,也暗含着主人公虽年老但精神焕发之意。
“为郎补吏两因循”一句,透露出主人公在官场上的低调与随和,他并未急于求进,而是顺其自然,体现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争先不及三千客,顾后犹容五十人”,则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对名利的淡漠,他不追求前人的成就,也不苛责后辈的不足,体现出一种宽厚与包容的心态。
“绝学捐书从佚老,曲肱饮水会忘贫”两句,更是将主人公的高尚情操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放弃学问,选择安享晚年,以简朴的生活自足,不为物质所累,展现出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江湖极目连天白,照影知无缨上尘”一句,以广阔的江湖景象作背景,寓意主人公的心境如同这无边的江海,广阔而清澈,映照出他的内心世界纯净无染,远离世俗的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