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恍难测。

四方上下同一云,甘霔不为龙所隔。

蓬蒿下湿迎晓耒,灯火新凉催夜织。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奔流未已坑谷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会当作塘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

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惟有支头砖。

(0)
注释
瓦砾:破碎的陶器或石头。
黄桑: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可制黄纸。
刈草:割草。
雪堂:用雪覆盖的房屋。
懒惰:不爱劳动。
劝农:鼓励农事。
沛然:充沛的样子。
甘霔:甘甜的雨水。
龙:古人认为龙能控制降雨。
蓬蒿:野草。
晓耒:清晨的农具。
夜织:夜间纺织。
支头砖:形容醉倒后头枕砖石。
翻译
去年我在东坡捡瓦砾,亲手种下三百尺黄桑。
今年割草盖雪堂,烈日风吹脸如墨黑。
一生懒散如今才后悔,年老力衰劝农也是天意。
上天慷慨赐予三尺雨,造化无心让人难以揣摩。
天地四方一片云,甘霖不因龙而阻隔。
清晨在蓬蒿下的湿地上,迎接耕者早起的犁耙,夜晚灯火微凉,催促妇女纺织。
我老了,结束劳作能安睡,侧耳倾听墙东传来木屐声。
流水不止,沟壑填平,枯苇败荷任由淹没。
我这穷酸书生,粗茶淡饭度百年,勤劳耕耘不求他人同情。
即使陂池漏水,干旱难耐,也靠人力补救,不求天全。
将来定要挖出千步长的水塘,拦截西北山泉。
邻居们一起帮忙捣米,他们知道我囊中羞涩。
明年共赏渠水带来的雨水,饥饱自足,无关天命。
谁能陪我在田间畅饮,醉倒时只有头枕砖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作品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深刻体验与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自家的农活,如拾瓦砾、种黄桑、刈草盖雪堂等情景,展现了一种在大自然中劳动与生活的宁静与喜悦。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开篇便描绘了诗人去年的农事活动,东坡是苏轼晚年的居所,他亲手收集碎石(瓦砾)来修缮环境,并自己栽种了黄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自给自足的追求。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接下来是对今年农事的描述,刈草覆盖在冬天积雪的房间,阳光照耀下,感觉脸上被风吹得黑如墨一般。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严寒中坚持劳作的情景。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

诗人反思自己一生中的懒惰,现在才开始意识到勤劳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正是上天所赐予人的正确道路。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恍难测。"

接下来,诗人感慨于大自然无常的恩赐,如同突然降临的三尺之雨,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其不可预测性的感悟。

"四方上下同一云,甘霖不为龙所隔。"

这两句强调了天气变化无处不在,每个角落都可能沐浴在同一片云层下的雨水,即使是山川河流,也无法阻挡这普降的恩泽。

"蓬蒿下湿迎晓耒,灯火新凉催夜织。"

诗人接着描写了田野中的景象,蓬蒿丛生之地因露水而湿润,早晨的耕作声响起,而晚上则是家中灯火辉映,妻子们在微凉的夜晚里赶紧织布。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劳累一天后,诗人感到满足地休息,与此同时,他躺在床上聆听着邻居家传来的人声和工具的响动。

"奔流未已坑谷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这里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水流还在继续,山谷间的水势虽然平息,但仍有残留的苇草与枯萤随波逐流。

"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诗人自称为“腐儒”,即书生出身的人,但他选择了粗糙而艰苦的农耕生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同情或施舍。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抗旱灾的决心,虽然地势低洼,水流渗透,但人类的力量尚不足以完全解决干旱的问题,因此只能向天祈愿。

"会当作塘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诗人希望将来能在田间建造长达千步的水塘,以便利灌溉,并且能够截断西北来的山涧之水。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这两句描绘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景,大家共同协作,虽然诗人家中并不富裕,但邻里间的相助让他感到温暖。

"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

最后,诗人期待着来年的丰收,并且相信不论是饥荒还是饱满,都与自己有关,自然的恩赐是可以信赖的。

"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惟有支头砖。"

诗中结尾处,诗人渴望有人能够陪伴他在田间饮酒,以至于酩酊大醉,只剩下那些用来堆砌的土块作伴。

这首诗通过对农事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坚韧,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高洁品格和对土地的热爱。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