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丝雨小窗前,湿粉坠香绵。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
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
垂杨丝雨小窗前,湿粉坠香绵。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
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
这首《风入松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雨中景象,情感深沉而哀婉。
首句“垂杨丝雨小窗前”,以“垂杨”与“丝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午后,小窗前的景致显得格外温柔。接着,“湿粉坠香绵”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空气中的湿润与芬芳,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饱满。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使者“东君”赋予了情感,表达出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担心春天来得太快,去得太急,连啼鹃的叫声都显得匆忙,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这一句则充满了浪漫与诗意,想象着在楝花飘落的春风中,借着轻舟,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送往远方,既是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三月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但诗人却因某种原因感到身体不适,心情低落,无法挥毫泼墨,写出心中的那份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状态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夜晚,诗人难以入睡,懒得寻找金蕉茶来解渴,只有篝灯陪伴,照亮了他孤独的夜晚。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苦闷,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情投入。
最后,“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结尾处,诗人突然回想起去年此时的情景,或许是在某个寒冷的春夜,独自站在某座楼边,回忆着往昔的美好与遗憾。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雨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