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玉光亭》
《题玉光亭》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

每向小庭风月夜,却疑山水有精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gtíng
sòng / wángānshí

chuánwéntiānmáiyīnqiānshuífēnwěizhēn

měixiàngxiǎotíngfēngyuèquèshānshuǐyǒujīngshén

注释
天玉:传说中的珍贵玉石。
埋堙:深藏地下,埋没。
伪与真:真假难辨。
小庭:私人小院。
风月夜:月光如水的夜晚。
山水有精神:仿佛山水间有生命和灵性。
翻译
传说中这天玉深藏地下,千百年来无人分辨真假。
每当月夜清风拂过小庭院,我竟怀疑那是山水间的精灵在显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题玉光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玉”的追寻和思考。“天玉”在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美好事物,而“此埋堙”则是说这种美好的东西往往被世俗的尘埃所掩盖。“千古谁分伪与真”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辨别真伪的困惑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探讨,更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每向小庭风月夜,却疑山水有精神。"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每向小庭风月夜”是说诗人常在静谧的夜晚于自己的小庭院中沉思,而“却疑山水有精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心,认为自然万物都蕴含着某种神秘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玉的思考和夜间独处自然的情景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真与伪、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他那颇具特色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杂咏下.凌风台

老根呈冷艳,鼎立傲刚风。

危坐曾台久,衰颜得酒红。

(0)

盘洲杂韵上.日涉门

小圃固日涉,柴门常自关。

此心无一事,应共白云閒。

(0)

送知宗奉祠还越·其一

堂堂人物宋宗英,来主金枝玉叶盟。

麟趾化成公族厚,棣华诗作争心平。

金尊对客吟篇逸,贝叶谈空世味轻。

五月仙舟鉴湖去,芰荷香里奏新声。

(0)

大年游延福寺

去岁曾游九日山,匆匆不暇尽跻攀。

烦君访我不到处,好把诗篇载取还。

(0)

得叶飞卿书因寄贡院碑

大字雄文照眼明,亲题一轴寄松厅。

千间广厦能宣力,何止区区不负丞。

(0)

悼陈提刑

耆旧嗟零落,南来识太丘。

有年兼有德,无怨亦无求。

清室遗风在,新桥雅志酬。

谁知灯火散,身世隔明幽。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