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斋先生鹤上仙,与余曾逢东海边。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
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
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
先生遍游五岳去,余亦还山卧白云。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
借问先生今在不,太清之上朝仙阙。
仙阙深沈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
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閒。
我将灭迹栖名山,交搆精魄营神丹。
天倾而后凋朱颜,坐视桑田成海须臾间。
鹤斋先生鹤上仙,与余曾逢东海边。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
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
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
先生遍游五岳去,余亦还山卧白云。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
借问先生今在不,太清之上朝仙阙。
仙阙深沈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
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閒。
我将灭迹栖名山,交搆精魄营神丹。
天倾而后凋朱颜,坐视桑田成海须臾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鹤斋先生的道士与诗人王汝玉之间的相遇与别离,以及对长生不老和仙境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仙道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首句“鹤斋先生鹤上仙”,以鹤斋先生比喻其仙风道骨的形象,暗示其超凡脱俗。接着“与余曾逢东海边”描述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地点,东海边,象征着神秘与遥远。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两句,通过绿玉杖和青霞编,展现了鹤斋先生的仙家装备,暗示其修道的深厚功底和高深境界。
“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表明鹤斋先生认为诗人并非世俗之人,暗示诗人与仙道有缘。接下来,“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描绘了两人深夜畅谈长生不老的情景,东方的曙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表达了分别后的遗憾与不舍。随后,鹤斋先生“遍游五岳去”,而诗人则“还山卧白云”,各自踏上修行之路。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提到诗人再次遇到吴贞节,并从鹤斋先生那里学习了真正的道术。最后,“仙阙深沈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描绘了仙境的神秘与高远,其中“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美妙与神圣。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闲”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认为人间的千年时光在仙境中不过是瞬间。诗人决定“将灭迹栖名山,交搆精魄营神丹”,决心投身于修道,追求长生不老。
“天倾而后凋朱颜,坐视桑田成海须臾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变化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㫺有淮淝帝起凌江东,金陵始建吴王宫。
苍松白石传是宋元蓄,位置乃在西园中。
是时招徕天下雄,游赏时与匹士同。
谋画纷纶史述不可尽,故物矗立皆英风。
蒋山南徙新宫卫,松石遗在中山第。
君臣际遇自当年,景物萧疏成异世。
我朝奄抚江南陲,大功坊设行省司。
人言江宁使院天下冠,日月烟霞生古姿。
翠华临锡瞻园字,松石光辉又一时。
此邦有宅城西面,六朝松石名尝擅。
渔洋司李为题诗,贱子少年曾一见。
四十年来古松死,三品石徙金坛县。
呜呼于文襄,没乃返故乡。
何尝得一日,幅巾屣履苔石旁。
人事兴衰变倏忽,古迹销磨多慨慷。
岂如使院长清秘,冠盖频誇松石异。
自㫺元依天子家,于今尚托诸侯帅。
使君动法前贤事,文章可传政可嗣。
倚石松前听松吹,谢公哀乐羊公泪。
好诵《甘棠》召伯诗,休偕异石菱溪记。
露砌风轩携酒尊,更邀白发醉芳园。
古今事往都须置,松石之閒别有论。
《瞻园松石歌为陈东浦方伯作》【清·姚鼐】㫺有淮淝帝起凌江东,金陵始建吴王宫。苍松白石传是宋元蓄,位置乃在西园中。是时招徕天下雄,游赏时与匹士同。谋画纷纶史述不可尽,故物矗立皆英风。蒋山南徙新宫卫,松石遗在中山第。君臣际遇自当年,景物萧疏成异世。我朝奄抚江南陲,大功坊设行省司。人言江宁使院天下冠,日月烟霞生古姿。翠华临锡瞻园字,松石光辉又一时。此邦有宅城西面,六朝松石名尝擅。渔洋司李为题诗,贱子少年曾一见。四十年来古松死,三品石徙金坛县。呜呼于文襄,没乃返故乡。何尝得一日,幅巾屣履苔石旁。人事兴衰变倏忽,古迹销磨多慨慷。岂如使院长清秘,冠盖频誇松石异。自㫺元依天子家,于今尚托诸侯帅。使君动法前贤事,文章可传政可嗣。倚石松前听松吹,谢公哀乐羊公泪。好诵《甘棠》召伯诗,休偕异石菱溪记。露砌风轩携酒尊,更邀白发醉芳园。古今事往都须置,松石之閒别有论。
https://shici.929r.com/shici/amTcMa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