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带烟空下落空,虚堂心境两俱融。
一间法括三千界,只在依稀影响中。
上带烟空下落空,虚堂心境两俱融。
一间法括三千界,只在依稀影响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灵静谧的景象,诗人以“练影堂”为题,巧妙地将自然与内心世界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上带烟空下落空”,描绘了练影堂所在环境的空旷与宁静,仿佛天空中的烟雾与地面形成了一种上下呼应的虚空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空”字不仅指空间上的开阔,更蕴含着心灵上的空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然。
次句“虚堂心境两俱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空灵的意境。虚堂即为空荡的殿堂,此处用来形容练影堂,强调其内部空间的宽敞与通透。而“心境两俱融”则表达了诗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他的内心如同这空堂一般,与周围的虚空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后两句“一间法括三千界,只在依稀影响中”,则是对前两句意境的升华。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练影堂的空间比喻为包容一切的法界,暗示其虽小却能容纳宇宙万物。同时,“只在依稀影响中”则强调了这种包容并非直接的占有或控制,而是通过微妙的影响和共鸣实现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练影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宇宙和谐的理想境界,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穗城赋归来,取友得二伯。
三洲尚经义,搜覈自精察。
泰泉少聪肤,蕴籍称博洽。
一别十馀载,言论日已隔。
抱静居萝山,寡陋叹离索。
越台庆嘉逢,奥义互相发。
圣贤缅姱脩,反身践庸学。
遗经尽忘言,博者日已约。
玄根沃冲融,枝叶自刊落。
共叹江淅派,顿悟竞空觉。
吾道喜真诠,于君得深托。
愿言崇素心,空山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