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息旁观壁上闲,独麾五马自开关。
岂无衣与同仇共,谁敢弓因报怨弯。
犹有谢翱依信国,未闻张凑救常山。
伤心燕寝留遗训,一出城门不望还。
大息旁观壁上闲,独麾五马自开关。
岂无衣与同仇共,谁敢弓因报怨弯。
犹有谢翱依信国,未闻张凑救常山。
伤心燕寝留遗训,一出城门不望还。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哭郡守王琴仙同年(其二)》。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已故郡守王琴仙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句“大息旁观壁上闲”,以“大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悲痛,同时“旁观壁上闲”则暗示了王琴仙的离世给周围人带来的寂静与空虚。接着,“独麾五马自开关”一句,描绘了王琴仙独自一人处理政务的情景,既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独立与决断,也暗含了他离世后留下无人能继的遗憾。
“岂无衣与同仇共,谁敢弓因报怨弯。”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王琴仙忠诚与勇敢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领导者的惋惜之情。这里“衣”可能象征着共同的事业或责任,“弓”则可能代表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决心。
“犹有谢翱依信国,未闻张凑救常山。”这两句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谢翱追随信国公的故事和张凑救常山的历史事件,以此来比喻王琴仙的忠诚与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王琴仙未能得到同样赞誉的遗憾。
最后,“伤心燕寝留遗训,一出城门不望还。”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对王琴仙的哀悼。燕寝,指帝王休息的寝宫,这里借指王琴仙的居所,表达了对他的怀念。而“一出城门不望还”则形象地描绘了王琴仙离世后,再也无法回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悲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琴仙生前事迹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其离世后留下的空缺与遗憾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