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苍山根,泉石如素练。
含风静复响,触石惊相溅。
竹回秋气来,松凉夏阴转。
山翁阅妙理,独立无人见。
盘盘苍山根,泉石如素练。
含风静复响,触石惊相溅。
竹回秋气来,松凉夏阴转。
山翁阅妙理,独立无人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清泉与岩石的和谐共生之景。"盘盘苍山根,泉石如素练",开篇即以“盘盘”形容山势的蜿蜒曲折,以“苍山根”点明地点,同时以“泉石如素练”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山石间潺潺流过的情景,犹如洁白的丝带般轻盈流畅。
接着,“含风静复响,触石惊相溅”,进一步展现了水声的动态美。风吹过水面时,水波轻漾,发出细微的声响;当水流遇到石头时,激起水花四溅,形成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画面。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竹回秋气来,松凉夏阴转”,则将视线转向了周围的植物。秋天的气息随着竹林的摇曳而来,夏天的阴凉在松树的遮蔽下逐渐转换。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最后,“山翁阅妙理,独立无人见”,诗人通过一个隐居的老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享这份宁静的喜悦。老者独自站在山中,似乎已经领悟了自然界的奥秘,享受着这份只有他能体会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