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晴窗画折枝,翛然不改岁寒姿。
于今消歇和羹事,回溯频年有所思。
泼墨晴窗画折枝,翛然不改岁寒姿。
于今消歇和羹事,回溯频年有所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墨梅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晴朗窗户下的独特魅力。诗人以“泼墨”形容画师的技法,使得画面仿佛活了起来,梅花的姿态在画中显得格外生动,即便是在季节更替、万物凋零之时,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岁寒姿”,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顽强的生命力。
“于今消歇和羹事”一句,可能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某种曾经共同经历或追求的事物的感慨。这里的“和羹事”可以理解为共同合作、共谋大事的意思,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往事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
“回溯频年有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考与怀念。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会不时地回顾过去,思考那些曾经的经历、人与事,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对过去的反思与怀念,既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回顾,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梅花图,巧妙地融入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与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
占断玉楼春,被松筠、笑他孤冷。
幽人何在,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
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翦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
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断肠。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不如归去,作个清闲汉。
着甚来由,惹别人、三长两短。
天公许大,何处不容身,且谩着,有生涯,试待寻思看。
鉴湖里面,浅山林畔。
住个小庵儿,且随分、粗衣淡饭。
嘲风咏月,萧散过平生,尘世事,尽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