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土生何薄,传闻心益烦。
匹夫无怀璧,一水即招魂。
驯养终鹰眼,讥关失虎门。
南征非薏苡,推毂敢云冤。
远土生何薄,传闻心益烦。
匹夫无怀璧,一水即招魂。
驯养终鹰眼,讥关失虎门。
南征非薏苡,推毂敢云冤。
这首诗名为《传闻》,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首句“远土生何薄”,以“远土”象征偏远或不发达的地方,而“生何薄”则暗示了这些地方资源贫瘠、生活艰苦。接下来的“传闻心益烦”,则点出了人们对于远方消息的担忧与不安,反映了信息传递的不畅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匹夫无怀璧”一句,运用了典故,怀璧其罪,比喻无罪受罚。这里借以表达无辜者被误解、冤枉的社会现象。“一水即招魂”,借用楚辞中的典故,形容因小事而引发的过激反应,比喻小题大做,过度解读。
“驯养终鹰眼,讥关失虎门”两句,通过动物的习性来隐喻人类的行为。驯养的鹰最终会失去敏锐的视力,讥讽的是那些在权力或利益面前丧失原则的人;而“失虎门”则可能暗指失去了应有的威严或公正,比喻权威的缺失。
最后,“南征非薏苡,推毂敢云冤”两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薏苡事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冤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冤屈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世类似不公现象的批评。推毂,本意为推动车轮前进,此处可能寓指推动事情发展,但不敢说清其中的冤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无奈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历史事件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不公现象的强烈批判,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