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壑通幽径,香蒲养静庵。
几传修白业,一宿悟玄谈。
老坐瓦完愧,时怀舍退惭。
曲阑春未暮,花日尚红酣。
洞壑通幽径,香蒲养静庵。
几传修白业,一宿悟玄谈。
老坐瓦完愧,时怀舍退惭。
曲阑春未暮,花日尚红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中的一段经历,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和内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道义的追求。
首句“洞壑通幽径”,描绘了一条通往幽深山谷的小路,暗示了探索未知与内心深处的旅程。接着“香蒲养静庵”一句,以香蒲象征着清静与雅致,静庵则代表了修行与思考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几传修白业,一宿悟玄谈”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行与思考,终于在一夜之间领悟到了深奥的道理。这里的“白业”可能指的是清净的修行,“玄谈”则是指深邃的哲理或道义的探讨。
“老坐瓦完愧,时怀舍退惭”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与自省。老坐瓦完愧,可能是指坐在简陋的瓦屋中,内心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对过去的某些行为感到后悔。时怀舍退惭,则是时常怀念并感到惭愧于放弃某些事物或行为,可能是在反省中认识到舍弃某些东西的重要性。
最后,“曲阑春未暮,花日尚红酣”描绘了春天未尽,花朵在阳光下依然绽放的美丽景象。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也寓意着诗人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夜晚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深刻感悟与自我反思,展现了对自然与道义的追求,以及在探索与修行过程中的成长与觉醒。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
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
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
径山最佳处,有岩称玉芝。
居防俗士驾,地乃贤人宜。
郎公留名德,平时为羽仪。
引年归故里,不复衣朝衣。
留侯黄石心,白傅香山期。
结宇名胜外,日与尘事违。
泉石景物状,尽任诸贤诗。
伊予来东藩,滥持使者麾。
平生爱山水,弗惮命驾之。
当候秋风高,远造岩下扉。
浣濯缨上尘,散步松间綦。
未能继高躅,聊用慰所思。
分明柳上春风眼,曾看少年人老。
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昏晓。惊心梦觉。
谩慷慨悲歌,赋归不早。
想得相如,此时终是倦游了。
经行几度怨别,酒痕消未尽,空被花恼。
茂苑重来,竹溪深隐,还胜飘零多少。羁怀顿扫。
尚识得妆楼,那回苏小。寄语盟鸥,问春何处好。
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
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
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
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知么。老子狂歌。
心未歇,鬓先皤。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
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
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