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人惊挠击频,两淮形势壮分屯。
秋风鼓角悲蛇阵,落日旌旗拥戟门。
谈麈夜摇山月白,剑光晴照海涛浑。
与谁共挽银河水,一洗中原战血痕。
三楚人惊挠击频,两淮形势壮分屯。
秋风鼓角悲蛇阵,落日旌旗拥戟门。
谈麈夜摇山月白,剑光晴照海涛浑。
与谁共挽银河水,一洗中原战血痕。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郭昂所作的《寄张九万户》。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三楚人惊挠击频,两淮形势壮分屯”,开篇即以“三楚”和“两淮”点明地点,暗示战争的频繁发生,同时通过“人惊”和“壮分屯”描绘出战场的紧张与士兵的英勇。
颔联“秋风鼓角悲蛇阵,落日旌旗拥戟门”,进一步渲染战场的氛围。秋风中,鼓角声悲凉,仿佛蛇阵般蜿蜒,而落日下的旌旗与戟门则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也暗示着战斗即将结束。
颈联“谈麈夜摇山月白,剑光晴照海涛浑”,转而描写战后的场景。夜晚,山间月色皎洁,谈麈(一种乐器)的摇动似乎在诉说着战争的故事;晴朗的天空下,剑光与海涛交织,既表现了战争的痕迹,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尾联“与谁共挽银河水,一洗中原战血痕”,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他想象着能与他人一起,用银河之水洗净中原大地上的战血,寓意着希望消除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回归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愿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腊残寒峭,渐近新正际。
喜溢门阑霭佳气。
遇昌辰,符吉梦,岳渎呈祥瑞。
知是天诞人间奇瑞。
文章推晁董,学擅卿云,高揭声猷缙绅里。
上瀛洲册府,师表宗藩,华要地,俱是宸衷注意。
又何止看看便持荷,更寿为崆峒,广成同岁。
霓旌降节,缥缈蓬瀛里。
前是骖鸾在人世。
云衢沾圣泽,两地疏封,须信道,不减瑶台富贵。
兰帏称寿日,朱紫盈门,碧藕蟠桃奉甘旨。
更何须,求大药饵服还丹,长不老,鹤骨仙标无比。
况壶天日月自延长,看几度人间,百年千岁。
庆朋良相遇,夷夏均欢,福沾绵宇。
扶日勋高,更补天力巨。
学造渊微,文赓三圣,被褒语。
来自丹台,生逢华旦,身登仙路。
衮绣归来,水晶宫里,燕处超然,去天尺五。
绿发朱颜,照青春如故。
一粒刀圭,五更丹灶,与赤松游处。
只恐看着蒲轮,趣上沙堤归去。
喜琼筵乍启,似王母、宴瑶池。
正珠履骈肩,群仙间坐,冰玉交辉。
新词更兼旧曲,听歌声、宛转绕屏帏。
一缕龙香水麝,满堂如彩云飞。
金卮主献宾酬。
无算数醉如泥。
诮不管山翁,霜髯皓鬓,为插花枝。
更阑带花归去,有余香、冉冉惹人衣。
一枕华胥梦觉,恍然身在桃谷。
和气应鼙鼓,喜色上辕门。
貔貅万骑,争相庆主将佳晨。
遥望九霄上阙,霭霭庆云澄处,一点将星明。
天瑞不虚应,人杰岂虚生。
况君家,名将旧,有元勋。
上方拊髀,要资颇牧作长城。
管取齐坛入拜,会见凯歌归奏,振起旧家声。
与国同休语,王府又重盟。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
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
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
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
君自有,封侯骨。
君不是,栖鸾客。
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
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
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