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关今重地,度险客心惊。
戍废行人歇,楼荒野雀争。
残虹收鸟外,吼瀑断猿声。
过尽萧条路,将军驻浦城。
霞关今重地,度险客心惊。
戍废行人歇,楼荒野雀争。
残虹收鸟外,吼瀑断猿声。
过尽萧条路,将军驻浦城。
这首诗描绘了仙霞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钱澄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经此地的复杂心情和自然景观的雄奇。
“霞关今重地”,开篇即点明仙霞关作为重要关隘的历史地位。“重地”二字,既强调了其战略价值,也暗示了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沉寂。接下来,“度险客心惊”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险峻关隘时内心的震撼与紧张,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戍废行人歇,楼荒野雀争”,通过“戍废”、“行人歇”、“楼荒”等词,描绘出仙霞关历经岁月变迁后的荒凉景象,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只剩下荒废的边防、废弃的楼台以及争食的野雀,营造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残虹收鸟外,吼瀑断猿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仙霞关的自然风光。残余的彩虹在远处渐渐消散,仿佛是天空中的一抹回忆;而瀑布轰鸣,猿猴哀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壮美,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过尽萧条路,将军驻浦城”,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受。经过了满目萧条的道路,诗人似乎找到了某种宁静与思考的空间。这里不仅指实际的地理路径,也象征着心灵的旅程。将军驻扎在浦城,或许意味着结束,也可能是新的开始,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霞关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富有深意,引人深思。
说与黄花道。
九秋深、三光五岳,气钟英表。
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
一一是、轻纶才调。
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
又入奏,金门晓。
朝回问寝披萱草。
对高堂长说,一片君恩难报。
更待痴儿千载遇,膝下十分荣耀。
趁绿鬓、朱颜不老。
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国夫人号。
可谓忠,可谓孝。
忆把金罍酒。
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
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
但东望、故人翘首。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
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
要整顿、封疆如旧。
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
看金印,大如斗。
百尺连云起。
试登临、江山人物,一时俱伟。
旁挹金陵龙虎势,京岘诸峰对峙。
隐隐接、扬州歌吹。
雪浪舞从三峡下,乍逢迎、海若谈秋水。
形胜地,有如此。
使君一世经纶志。
把风斤月斧,来此等闲游戏。
见说楼成无多日,大手一何容易。
笑天下、纷纷血指。
酝酿春风与和气,举长江、变作香醪美。
人共乐,醉桃李。
蜗角争多少。
是英雄、割据乾坤,到头休了。
一片泥涂荒草地,尽是鱼龙故道。
新堤上、风涛难保。
沧海桑田何时变,怕桑田、未变人先老。
休为此,生烦恼。
讼庭不许频频到。
这官坊、翻来覆去,有何分晓。
无诤人中为第一,长讼元非吉兆。
但有恨、平章不早。
尊酒唤回和气在,看从来、兄弟依然好。
把前事,付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