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桓》
《桓》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
xiānqín / shījīng

suíwànbāngfēngnián
tiānmìngfěijiěhuánhuánwáng
bǎoyǒujuéshìfāngdìngjuéjiā
zhāotiānhuángjiānzhī

注释
绥:和。
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娄:同“屡”。
匪解:非懈,不懈怠。
桓桓:威武的样子。
保:拥有。
士:指武士。
于:往。
以:有。
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克:能。
家:周室,周王宗室。
於:叹词。
昭:光明,显耀。
皇:皇天。
间:通“瞷”,监察。
注释2

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娄(lǚ):同“屡”。

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

桓桓:威武的样子。

保:拥有。士:指武士。

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於(wū):叹词。昭:光明,显耀。

皇:皇天。间(jiàn):通“瞷”,监察。

翻译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译文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鉴赏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鉴赏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文王》,表现了对周文王功业的赞美和追念。其中,“绥万邦,娄丰年”描绘了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显示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天命匪解”则表明这是上天所授,具有不可违抗的神圣性质。

“桓桓武王”一句突显了周文王的英武形象,而“保有厥士”则强调了他保护和维护贵族及忠诚之士的能力。“于以四方”表达了他的统治辽阔无垠,涵盖四方。“克定厥家”意味着他能够巩固和稳定王室。

最后,“于昭于天,皇以间之”则是说文王的功业像阳光一样明亮,显而易见,他的美德被上天所赏识和赞扬。这一段落通过对周文王功绩的颂扬,展现了古人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五首·其二十九

白发宫娃不解愁,满头犹自插花枝。

曾缘玉儿君王宠,准拟人看似旧时。

(0)

颂古五十五首·其四十六

道冠儒履佛袈裟,弄鬼精魂却有些。

多谢宝公勤照拂,双梼枯尽再生花。

(0)

送辩兄归松江

听清猿罢啼烟霞,声色纯真未到家。

一曲吴歌归棹稳,松江雪点白蘋花。

(0)

送剡源讲师住华亭延庆

三周讲得坠天花,法眼无瑕却有瑕。

切莫朱泾访船子,一桡摵碎泼生涯。

(0)

放山室送芳上人见净慈偃溪和尚

南山鳖鼻虽无毒,触著依前解丧身。

不信当头揩痒看,浑钢底也没全人。

(0)

邻峰艮上人·其二

短筇扶瘦扣烟萝,款问东山瓦鼓歌。

老倦不能讴唱得,隔窗幽鸟语尤多。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