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既迷兮胡不归。絺绤秋已薄,霜露沾人衣。
蟾蜍轻恣蚀,乌鹊寒无枝。
清娱苦不足,羁栖欲何为。
山月既迷兮胡不归。絺绤秋已薄,霜露沾人衣。
蟾蜍轻恣蚀,乌鹊寒无枝。
清娱苦不足,羁栖欲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与友人在船上歌唱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山月既迷兮胡不归”,以山中迷离的月色引出对回归的渴望,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接着,“絺绤秋已薄,霜露沾人衣”两句,通过描述秋季的凉意和霜露的侵袭,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蟾蜍轻恣蚀,乌鹊寒无枝”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比作轻盈放纵的蟾蜍,破坏着夜的宁静;而乌鹊在寒冷中找不到栖息之处,象征着孤独与无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清娱苦不足,羁栖欲何为”表达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又感到难以实现的苦恼,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中秋之夜的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深沉思考。
呜呼,河伯不仁。
令受民于天子,戕吾民,令宁当以身。
民为鱼兮,令不忍独生。
长鲸利齿饥蛟舞,欲诉冯夷逢帝怒。
可怜恨比沧溟深,碧血空斑堤畔土。
令有一片心,不化精卫魂,化为砥柱坚。
精卫只解衔木石,砥柱万古回狂澜。
呜呼,古之名贤率以死守职,公独不幸而罹不测。
君不见汉王尊、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