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ūnyuánwàiquēhòuzhòngdàosān
táng / luóyǐn

yuǎnshāngāozhīyōuzāizhòngwēilóujìnbēi
xièshǒusuízhēngzhào

yóuzhúduànpénglái
hánmànxuānshǒushífāngshìcái

xuānshìlányǒuwènnéngquánwàngwèiránhuī

翻译
远山和高树让我思绪飘渺,再次倚靠高楼,我举杯畅饮。
谢守已经随着朝廷的命令离去,鲁地的儒生仍然像断了根的蓬草般漂泊而来。
寒冷的土地让人徒然想起温暖的手,时局紧迫更需具备救世的才能。
如果宣室深夜有人询问,我是否还能保持初心,不被世俗磨灭。
注释
远山:远处的山峦。
高树:高大的树木。
悠哉:思绪飘忽不定。
重倚:再次倚靠。
危楼:高楼。
尽一杯:喝完一杯。
谢守:地方官员的名字。
徵诏:朝廷的征召。
鲁儒:鲁地的儒生。
断蓬:断了根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地寒:天气寒冷。
移暄手:带来温暖的手,比喻有能力改变困境的人。
济世才:救世的才能。
宣室: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朝廷。
夜阑:深夜。
如:如果。
全望:完全的期望。
未然灰:未被磨灭的初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山高树茂之地,独自倚靠危楼,举杯独饮的孤寂情景。诗中的“思悠哉”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远方事物的深长思念。而“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则是说一些人如谢灵运因才华被征召入朝,而像孔子的后学者们依然在追寻着古人的足迹,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崇以及时代变迁中人们不同选择的态度。

“地寒谩忆移暄手”则是说冬日里回忆过去温暖时光的手,通过这种触感上的对比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时急方须济世才”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社会问题急需解决,以及期待有才能之人能为世间带来改变的迫切心情。

最后,“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则是在夜深人静中,似乎有人向诗人提出疑问,而诗人却只能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未来的迷雾,希望能够洞见未来,但又感到前途渺茫,无从回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世变迁、人才济世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双头牡丹·其二

玉盘双捧九天香,竞负恩华示宠光。

忆得沈香亭北畔,太真临镜倚新妆。

(0)

秋日田行

野老郊迎顶斗炉,马前行语更相呼。

田荒室露浑馀事,乞免官徵一岁租。

(0)

过北村

麦穗经场谷尚青,县官严令督秋徵。

嗔他问著西成事,斜倚锄耰并不应。

(0)

纪归梦·其二

为蝶为周尽自分,华胥元自是青春。

寒梅计岂罗浮月,偏照淩波解佩人。

(0)

登广寒殿故址

万古消沈尽,浮云事几场。

酣歌颓醉玉,休得问兴亡。

(0)

留别赵虎岩吕龙山

燕南春色老,燕北草初肥。

露冷野花瘦,月明江树稀。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