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尽黄金为买书,时人笑我太痴愚。
一朝有子如尧叟,何处无人说老苏。
可谓死而无憾者,孰云文不在兹乎。
渊明地下闻君葬,也散黄花作泪珠。
散尽黄金为买书,时人笑我太痴愚。
一朝有子如尧叟,何处无人说老苏。
可谓死而无憾者,孰云文不在兹乎。
渊明地下闻君葬,也散黄花作泪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迪的作品《挽文朝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书籍极度热爱和追求知识的诗篇。
首句“散尽黄金为买书”,直接了当地表现出诗人不惜一切代价收集书籍的决心,通过将黄金与书籍相比,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其价值观的偏重。
接着,“时人笑我太痴愚”则透露出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孤立无援,他的行为被认为是愚蠢的。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追求,反而在他看来,能够有子孙继承其学问与理想,便足以证明其所为不虚。
“一朝有子如尧叟,何处无人说老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代子孙的期望,以及希望自己的学术成就能被后世传颂。其中,“尧叟”指的是古代圣君尧舜,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统治者;“老苏”则是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文丞相”,诗中通过提及他来强调自己追求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最后,“可谓死而无憾者,孰云文不在兹乎。渊明地下闻君葬,也散黄花作泪珠”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追求知识、传承文化的自我肯定。他认为如果能将所学传授给后代,即使死去也无憾事。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他对于那些不理解他价值观的人的悲哀,通过“黄花”和“泪珠”的意象来强调这种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文化的极致追求,以及面对世俗非议时坚持自我信念的决心。
智力有穷天不老,秦帝山河迹如扫。
参差忽落画图间,白发朝臣惊欲倒。
咸阳初起阿房宫,六籍已焚兵已镕。
渭水函关万年固,终南泰华五云中。
复阁重楼郁相望,翠幄横铺九天上。
上容万人常有馀,下建大旗知几丈。
霞骞雾散天日迷,山重野赭民睽睽。
穷奢极丽犹未惬,谓海可梁天可梯。
蓬莱何处楼船远,上蔡东门叹黄犬。
六国楼台春草长,千门歌舞斜阳转。
游观未毕化埃尘,宫树凄凉野鹿驯。
至今世上丹青手,留与千年作谏臣。
莫把白头吟,来调绿绮琴。
蜀客当年聘私室,两情总向琴中得。
谁信黄金买赋时,已是青蛾辞宠日。
兔丝春来托女萝,雪霜未至尚缠柯。
若个人心如草木,不到白头妾遭逐。
妾有嫁时绿玉簪,时时插髻悦君心。
一朝坠地双股折,恰似君心中道绝。
我簪纵折犹共藏,君心一绝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