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一)馈岁》,主要描绘了古代乡村在年终时节的馈赠风俗。诗人以周公制定的乡礼为背景,指出过去人们在年终时会互赠食物,如鼎肉和蒸豚,不分贫富,体现了淳朴的人际交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传统逐渐衰落,只有伏腊节时还有些人饥饿无食。
诗中描述了乡人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保持着对古老习俗的尊重,即使自己挨饿,也会轮流赠送食物给邻居,表达互相帮助的和睦气氛。诗人感叹,尽管生活水平低下,大家依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欢庆新年,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馈岁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乡村社会的温情与互助,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苏辙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春风依旧。
著意随堤柳。
搓得蛾儿黄欲就。
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
今霄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