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一馈岁》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一馈岁》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0)
翻译
周公制定乡间的礼法,没有互相帮助的规定。
祭祀时用鼎盛肉来表达对子思的思念,蒸猪献祭则是阳货的做法。
亲戚交往只看地位高低,不问身份大小。
自从这种礼节衰落,伏日腊日都有人饿着肚子。
乡人仰慕古代习俗,宴请宾客不分主次。
东家赠予西家,食物轮流拿出,如同蚂蚁磨坊般频繁。
我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责怪你们的馈赠。
大家共同庆祝新年,笑容满面,气氛和谐。
注释
周公:古代政治家,制定礼仪的人。
制:制定。
乡礼:乡村的礼节规定。
相通佐:互相帮助。
鼎肉:用鼎烹煮的肉,祭祀或宴请的象征。
阳货:古人名,此处指代某种习俗。
交亲:亲戚交往。
高低:地位的高低。
伏腊:古代两个重要的节日,伏日和腊日。
酬酢:宴请和回敬。
四坐:所有在座的人。
迭出:轮流拿出。
蚁磨:形容频繁如蚂蚁搬运。
咎过:责怪,过错。
颜色:脸色,表情。
愉和:愉快和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一)馈岁》,主要描绘了古代乡村在年终时节的馈赠风俗。诗人以周公制定的乡礼为背景,指出过去人们在年终时会互赠食物,如鼎肉和蒸豚,不分贫富,体现了淳朴的人际交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传统逐渐衰落,只有伏腊节时还有些人饥饿无食。

诗中描述了乡人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保持着对古老习俗的尊重,即使自己挨饿,也会轮流赠送食物给邻居,表达互相帮助的和睦气氛。诗人感叹,尽管生活水平低下,大家依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欢庆新年,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馈岁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乡村社会的温情与互助,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苏辙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蝶恋花·镜破人离何处问

镜破人离何处问。
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只道新来消瘦损。
玉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
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
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0)

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轻鸥欲下春塘浴。
双双飞破春烟绿。
两岸野蔷薇。
翠笼薰绣衣。
凭船闲弄水。
中有相思意。
忆得去年时。
水边初别离。

(0)

鹧鸪天·可是相逢意便深

赠之可是相逢意便深。
为郎巧笑不须金。
门前一尺春风髻,窗内三更夜雨衾。
情渺渺,信沈沈。
青鸾无路寄芳音。
山城钟鼓愁难听,不解襄王梦里寻。

(0)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0)

清平乐·春风依旧

春风依旧。
著意随堤柳。
搓得蛾儿黄欲就。
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
今霄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0)

小重山·楼上风和玉漏迟

楼上风和玉漏迟。
秋千庭院静,百花飞。
午窗才起暖金卮。
匀面了,阑畔看春池。
何事苦颦眉。
碧云春信断,尽来时。
鸳鸯游戏镇相随。
云雾敛,新月挂天西。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