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开神秀,七闽领诸秘。
郁郁龙潭山,乃在青天际。
丹梯万馀仞,满目生淩厉。
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
乃遣苍龙精,守此玉潭㵝。
龙也栖昆崙,始复发枯滞。
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
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
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
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
造化开神秀,七闽领诸秘。
郁郁龙潭山,乃在青天际。
丹梯万馀仞,满目生淩厉。
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
乃遣苍龙精,守此玉潭㵝。
龙也栖昆崙,始复发枯滞。
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
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
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
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山的壮丽景色和龙潭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龙潭与人间的奇妙联系。诗人伍瑞隆以“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一)赋得龙潭瀑布”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
诗中首先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将龙潭山视为七闽地区诸多神秘之地的代表,隐喻其深邃与奥秘。接着,诗人描绘了龙潭山的巍峨与瀑布的气势,用“丹梯万馀仞”形容山的高度,用“满目生淩厉”描绘瀑布的震撼力,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之美。
随后,诗人通过“传闻帝西顾,眷念在沴戾”这一句,引入神话色彩,讲述皇帝对龙潭的眷恋与关注,暗示龙潭具有特殊的意义。紧接着,诗人描述了龙潭守护者——苍龙精的存在,以及它与龙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神话元素。
诗中提到苍龙精为龙潭带来雨水,滋润万物,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通过“万灵一洒遍,帝心自兹慰”这一句,诗人表达了龙潭对人间福祉的贡献,以及它对皇帝心灵的慰藉,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最后,诗人通过“龙乃复韬彩,归卧故山澨”描绘了龙回归山林的宁静生活,以及“顿令观光人,矫首歌名世”表达了龙潭瀑布对游客的吸引,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蕴含了对和谐共生、人与自然之间深厚情感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