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黄鲁直效进士作二首·其一岁寒知松柏》
《和黄鲁直效进士作二首·其一岁寒知松柏》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

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

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

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

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

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0)
注释
龙蛰:比喻人处于隐退或等待时机的状态。
废时:停止时间。
炎凉:形容世态炎凉。
茂悦:茂盛的喜悦。
栋梁质:比喻有担当重任的能力。
儿女姿:儿女情态,指世俗琐事。
霜贸贸:形容霜寒刺骨。
日迟迟:形容阳光漫长。
夏虫: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秋实:秋天的硕果。
秉天彝:遵循自然规律。
翻译
尽管龙蛇蛰伏在高位,鸡鸣报晓的时刻从不停止。
世间的炎凉变换,唯有茂盛的喜悦始终相伴。
我已具备栋梁之才,怎会屈身做儿女情态。
无需忧虑霜寒侵袭,也不欣喜阳光漫长。
难以与夏虫沟通理解,永远不会有秋天硕果的悲伤。
谁能料到这株植物,竟也懂得顺应自然法则。
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春夏之交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自我品格、不随世事起伏而变的赞美。首句“龙蛰虽高卧”以龙蛰(即蟋蟀)之高卧喻示坚守本性;“鸡鸣不废时”则借鸡报晓强调守时节的重要。

接下来的两句,“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物象的变化与不变,以及生命力的旺盛与衰退,揭示了诗人对于坚持真理、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初心的赞赏。

“已负栋梁质”表明诗人已经承担起维护正义的重任;“肯为儿女姿”则暗示诗人愿意为了保持纯洁和高尚的人格,甚至忍受世俗的误解与责难。

中间两句,“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不安。这里的“霜”指的是秋天的寒冷,而“日迟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与那些只知享乐、不知未来之忧的人无法沟通。这里的“夏虫”指的是只享受短暂夏日而不思远虑的小生灵,而“秋实”则象征着成果和收获。

最后两句,“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通过对一株坚韧不拔、能够承受自然考验的植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理解并顺应自然法则、坚守自己使命的人或事物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苏轼借景抒情,以植物之韧性比喻人的品格高尚,不随外界变迁,表达了对坚持真理和个人品质不渝的赞扬。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赋得临阶危石诗

当阶耸危石,殊状实难名。

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

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

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连城。

(0)

赠薛播州诗·其五

有帛贲丘园,生刍自幽谷。

尘芳金马路,澜清凤池澳。

零露既垂光,清风复流穆。

倾盖如旧知,弹冠岂新沭。

利心金各断,芬言兰共馥。

(0)

秋游昆明池诗

旅客伤羁远,樽酒慰登临。

池鲸隐旧石,岸菊聚新金。

阵低云色近,行高雁影深。

欹荷泻圆露,卧柳横清阴。

衣共秋风冷,心学古灰沈。

还似无人处,幽兰入雅琴。

(0)

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两心同忆不相彻。悲风凄。愁云结。

柳叶眉上销。菱花镜中灭。雁封归飞断。

鲤素还流绝。

(0)

赋得班去赵姬升诗

班姬与飞燕,俱侍汉王宫。

不意恩情歇,偏将衰草同。

香飞金辇外,苔上玉阶中。

今日悲团扇,非是为秋风。

(0)

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