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盘旋共客登,微茫水雾认层层。
桥边落日迷秦望,城上寒烟接禹陵。
远浦渐昏闻过雁,柴扉半启见归僧。
旅愁好借风吹去,又费先生酒一升。
石磴盘旋共客登,微茫水雾认层层。
桥边落日迷秦望,城上寒烟接禹陵。
远浦渐昏闻过雁,柴扉半启见归僧。
旅愁好借风吹去,又费先生酒一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蕺山晚眺时的景象,通过石磴、水雾、落日、寒烟、雁鸣和柴扉等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首句“石磴盘旋共客登”,写出了山路的曲折与游人的攀登,体现了登高望远的动态过程。次句“微茫水雾认层层”,以水雾的朦胧暗示了山间的迷茫与神秘。
“桥边落日迷秦望,城上寒烟接禹陵”两句,将视线从近处的桥梁和远方的秦望山、禹陵城结合起来,寓含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描绘出夕阳西下、寒烟袅袅的静态画面,富有诗意。
“远浦渐昏闻过雁,柴扉半启见归僧”进一步拓展视野,远处的河岸渐暗,大雁南飞,而半掩的柴门后,归来的僧人似乎带来了某种禅意。这些细节增添了空间的深度和时间的流逝感。
最后,“旅愁好借风吹去,又费先生酒一升”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希望借风消散愁绪,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相伴饮酒的渴望,以酒寄情,显得尤为动人。
总的来说,韩则愈的《蕺山晚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山水画卷,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人生感慨。
山眉不断,与一带暮烟,乍近还远。
更有狮洋潮水,入湖回转。鱼帆片片乘新涨。
爱梅林、雪花晴暖。柳边相送,三沙紫蟹,四沙黄蚬。
及春开、窗留半扇。任白鹭交穿,窥人画卷。
惊落双榕细子,饲鱼肥嫩。
须将旧酿离支酒,沃鲈生、冰缕霜片。
荡舟迎我,玉人携取,醉听莺啭。
涨西湖、半篙新雨,画船初试烟水。
知君虽作湖山主,心与海鸥相似。
秋欲至,荷叶外、微茫渐识芦花起。溪头洞尾。
向山影沉浮,泉花喷薄,频得白鱼喜。
长桥畔,灯火渔村尚未。疏钟微出苍翠。
兰桡荡漾无人见,教驻数声歌吹。觞并止。
堤上步、沿洄稍近黄塘寺。林枫乍坠。
正宿鸟巢边,凉风萧飒,心动欲归矣。
爱泷西。美人为政凤来栖。
闲客好,几群飞近讼堂低。雪衣称白雉。
金尾笑山鸡。向清溪。乞双双,分我媚中闺。
怜伊皎洁,从不点、落花泥。
香翅上,分明黑白万丝齐。
雌雄良友似,出入小童携。置兰畦。
纵开笼、放去不曾迷。
阁迸巑岏罅,漱松醪、红姜点豉,绿荷包鲊。
醉忆尊公贤给事,百感涛倾弩射。
记惜别、月明桥下。
倏忽山邱华屋恨,带女萝、山鬼招魂怕。
延陵剑,何由挂。乳鱼轩畔微波泻。
缭墙边、亭台金粉,李将军画。
更忆平泉花木好,丞相曾施行马。
今日也、雨淋霜打。
我有两层思旧泪,总一声、邻笛吹来者。
莎径软,仰天藉。
姮娥天上,恰晚妆添罢,更临瑶阙。
四十七年才又见,闰了中秋佳节。
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广寒宫殿,依然翠锁齐掣。
可惜耿耿孤光,萧萧夜景,纵好成虚设。
赢得冰轮圆两度,多照一番华发。
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说。
停杯南望,山中丛桂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