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少年》
《忆少年》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忆少年

萧萧秋雨,萧萧落叶,凄凉如此。

愁人欲归去,奈云山千里。嘹呖边鸿空羡尔。

任双栖、白蘋红芷。长贫易漂泊,把恩情如水。

(0)
鉴赏

这首《忆少年》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先,“萧萧秋雨,萧萧落叶”,开篇即以“萧萧”二字渲染出秋雨连绵、落叶纷飞的寂寥氛围,给人以深深的悲凉感。秋雨的绵绵不绝与落叶的纷纷扬扬,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凄凉如此。愁人欲归去,奈云山千里。”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渴望归隐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仿佛想要逃离这令人窒息的环境,回归宁静与自由,但现实的阻隔——“云山千里”,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增添了诗中的无奈与悲哀。

“嘹呖边鸿空羡尔。任双栖、白蘋红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边上的鸿雁自由飞翔,而诗人只能羡慕,自己却只能在白蘋红芷之间徘徊,象征着诗人虽有追求自由的心愿,却身不由己,被束缚在现实之中。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当前处境的不满。

最后,“长贫易漂泊,把恩情如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面对生活的贫困与漂泊不定,诗人将情感比作流水,既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情感的淡漠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复杂和深刻。

综上所述,《忆少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凄凉景色时的愁绪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潘太守挽诗·其一

昔在临川郡,行春皂盖荣。

桑麻千里绿,弦诵万家声。

意澹终辞禄,才高岂尚名。

至今城下水,人比使君清。

(0)

钟长史木讷斋

贤王重师教,长史足官荣。

清绝斋居里,新题木讷名。

近仁由德性,好古见仪刑。

一世誇轻捷,君当表后生。

(0)

题康氏临清楼

文溪似秋浦,窈窕湛寒玉。

天净波平一鉴开,倒影金华千仞绿。

人家多住溪东西,飞栋辉煌接华屋。

疏槐杨柳荫当门,翠荇红蕖悦心目。

康氏楼居更萧爽,雕栏百尺凌云上。

仙姥峰高望欲齐,状元洲近平如掌。

词翁酒客屡招寻,吹竹弹丝共欢赏。

风物清华入吟啸,阛阓喧嚣断轮鞅。

忆昔总角初常游溪之涯,拆竿坐石堪垂钓,临水提筐逢浣纱。

朅来忽复四十载,漂泊不归双鬓华。

天涯往往闻逸兴,邂逅题诗徒自嗟。

岂不闻宋朝曾孝子,三子科名相继起。

连篇文采动公卿,文溪之名自兹始。

今人何必非古人,珍重贻谋在经史。

他年若绾银黄来,仰视高楼耀闾里。

(0)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其二

绸缪倏已分,望望犹伫跂。

岂无相交人,外同中乃异。

夫子夙所慕,爰结金兰契。

眷言资谅直,矧重仁与义。

荏苒四十年,气合恒一致。

皎皎松柏心,永矢在终岁。

(0)

中秋夕过澹斋戏柬

秋霄爱月华,徐步过东家。

主人喜客至,汲井瀹春茶。

青帘在邻馆,无钱不可赊。

何似陶彭泽,重阳把菊花。

(0)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其四鹅湖晴云

投策憩鹅湖,山水含清妍。

流云映华旭,粲粲五彩鲜。

云边有精舍,能不怀当年。

哲人崇丽泽,至道以昭宣。

归哉懋钻仰,覃思在遗编。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