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
《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榆柳弯弓弦檿丝,剡荆作箭雉翎翍。

壮行幼学率由旧,蓬矢桑弧匪袭为。

揖让岂知争君子,闿抨惟觉惯童儿。

曾闻肃慎称遥贡,可惜周人未解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射箭的场景与传统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诗人以“榆柳弯弓弦檿丝”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制作弓箭的过程,使用了榆木和柳木作为弓材,檿丝作为弦,形象地勾勒出古代射箭工具的制作工艺。

接着,“剡荆作箭雉翎翍”一句,进一步描述了箭的制作,使用荆条作为箭杆,雉鸡的羽毛作为箭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不仅展示了古代射箭技艺的精湛,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智慧。

“壮行幼学率由旧,蓬矢桑弧匪袭为”两句,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肯定,即从小培养孩子学习射箭,这不仅仅是为了习得一项技能,更是传承一种精神和价值观。这里“蓬矢桑弧”是古代用来象征教育和成长的物品,意味着教育不应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追求。

“揖让岂知争君子,闿抨惟觉惯童儿”则揭示了射箭在古代社会中的礼仪与竞技并存的双重意义。射箭不仅是个人技艺的展示,也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体现君子间的谦逊与尊重。同时,射箭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学会竞争与合作。

最后,“曾闻肃慎称遥贡,可惜周人未解施”两句,提到了古代的贡品制度,肃慎国曾向周朝进贡,暗示了射箭技艺在古代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贡品存在,同时也表达了遗憾之情,即周人未能充分理解和利用这种技艺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射箭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人与自然、教育与礼仪、竞技与和谐之间的深刻联系。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

命与才违岂自由,我身何负我身愁。

临生白发方监郡,遥耻青衣懒上楼。

过客闷嫌疏妓乐,小儿憨爱□貔貅。

闲吟一寄清朝侣,未必淮阴不拜侯。

(0)

又和留山鸡

五色文胜百鸟王,相思兼绝寄芸香。

由来不是池中物,鸡树归时即取将。

(0)

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翩翩射策东堂秀,岂复相逢豁寸心。

借问风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

(0)

江边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梦梦立清江。

(0)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

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发路傍枝。

年年为客不到舍,旧国存亡那得知。

胡尘一起乱天下,何处春风无别离。

(0)

适思

芳岁不我与,飒然凉风生。

繁华扫地歇,蟋蟀充堂鸣。

感物增忧思,奋衣出游行。

行值古墓林,白骨下纵横。

田竖鞭髑髅,村童扫精灵。

精灵无奈何,像设安所荣。

石人徒瞑目,表柱烧无声。

试读碑上文,乃是昔时英。

位极君诏葬,勋高盈忠贞。

宠终禁樵采,立嗣修坟茔。

运否前政缺,群盗多蚊䖟。

即此丘垄坏,铁心为沾缨。

当其崇树日,岂意侵夺并。

冥漠生变故,凄凉结幽明。

悲端岂自我,外物纷相萦。

所适非所见,前登江上城。

倚楼临绿水,一望解伤情。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