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芙蓉小菡萏,已开何似未开花。
双窥玉女潭中水,光乱青天一片霞。
大者芙蓉小菡萏,已开何似未开花。
双窥玉女潭中水,光乱青天一片霞。
这首诗描绘了华阴莲花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花的形态与光影之美。
首句“大者芙蓉小菡萏”,以“大者”与“小者”对比,将莲花分为两种形态,前者如盛开的芙蓉,后者则为含苞待放的菡萏。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莲花的不同阶段之美,也暗示了生命从萌芽到绽放的过程。
接着,“已开何似未开花”一句,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莲花开放与未开放状态的思考。这里运用了反差手法,强调了莲花在不同状态下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禁思考开放与未开放之间的美学差异。
“双窥玉女潭中水,光乱青天一片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莲花倒映在潭水中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影效果。诗人巧妙地将莲花与潭水、天空联系起来,通过“玉女潭”这一富有诗意的名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同时,“光乱青天一片霞”生动地描绘了水面反射的光线与天空霞光交织的壮丽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莲花不同状态的描绘,以及光影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成长过程的哲思。
善理乱丝者,徐徐结自舒。
善治剧邑者,优优政自敷。
稂莠害民稼,荆棘牵人裾。
河阳花不发,郑白渠已枯。
虽有下邳令,兕虎犹难除。
人心不古若,拊膺惟长吁。
寄语诸君子,勿谓编氓愚。
讼庭地无隙,先宜防吏胥,农田岁虽稔,尤贵筹积储。
听讼息雀角,待哺思鸡雏。
仁爱及草木,忠信孚豚鱼。
荀庭羡集凤,乔舄来飞凫。
诸君能如此,庶不负简书。
富登渡口悬崖石,岌嶪凌波势百尺。
师山垂钓非钓名,壁立清风缅遗迹。
忠宣旧镇皖公山,大书突兀留孱颜。
至今精气两不泯,仰止斋边时往还。
剜苔谁识阐幽意,铁索金绳露奇字。
作记还聊翰墨缘,哦诗重话沧桑事。
斜日林峦远霭生,眼中渔弟与樵兄。
当时万事归变灭,但此雪茧留虚名。
残篇剩墨嗟零落,石田篁墩老岩壑。
湖岸菰芦风雨斜,草堂竹树云烟络。
横幅摩挲兴不孤,新图旧刻好重摹。
人间俯仰成今古,此画此诗何可无。
水光定相何精微,咫尺万里洪涛飞。
龙腾凤翥永兴笔,率更太瘦常山肥。
千秋书画此双绝,吴仙名字还依稀。
柏林老佛去已久,茶香尚可疗朝饥。
雏僧八十瘦如鹄,坐看冻晷关柴扉。
松明活火烧石鼎,满庭柏子香霏霏。
曼殊宝地花没膝,诸天龙象纷成围。
笑我枯肠自搜索,霅然风雨生裳衣。
从游倜傥得二子,如出洼水新受鞿。
乘风破浪自兹始,瀛海荡荡相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