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悟养生,轮扁议读书。
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
庖丁悟养生,轮扁议读书。
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兴四首》中的第三首,主要探讨了两个主题:一是庖丁解牛的故事,隐喻生活中的技艺与智慧;二是轮扁对于读书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技术精湛与个人理解局限性的思考。
"庖丁悟养生",引用的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通过长期实践,对牛的身体结构和解牛之道有了深刻领悟,这象征着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即顺应自然,避免过度劳累。
"轮扁议读书",则源自《庄子·天道》中的轮扁故事,轮扁是一位木匠,他认为读书人过于追求文字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技能的传承,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分依赖书本知识的质疑。
"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认为虽然某人可能在某一技艺上出类拔萃,但与圣贤智者的全面理解相比,仍有不足。这体现了诗人对技艺与智慧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对个人专长与全面素养之间平衡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生活智慧和个人成长的多元性,鼓励人们既要精于专业,也要注重实践与全面素养。
八年去东都,触事无一好。
沈绵淹岁时,忧虞满怀抱。
欲归故里闾,稀复旧耆老。
悠悠岁欲尽,忽忽身向老。
小堂佳有馀,所恨来不早。
饥虫语夜霜,疏星乱衰草。
支撑坏壁高,侧转寒木小。
诗书久弃置,词林迹如扫。
佳人何时来,路远音信少。
庭前冬开花,扶杖起千绕。
春风回马首,清尊待君倒。
先期留酒钱,仍须具梨枣。
令君命卿家,一经世遗子。
煌煌丹桂枝,寂寞踰五纪。
朅来山水县,辟馆贮书史。
竹梧森翠碧,鸾鹄自停峙。
翩翩丹穴雏,一鸣惊众耳。
綷羽览辉翔,百鸟各披靡。
英姿凌云气,玉颊编贝齿。
唾手取青毡,父老为惊喜。
宁无英妙年,亦或拾青紫。
上堂拜重庆,此事世无比。
勉哉尊所闻,烟霄千万里。
五斗暂折腰,百鍊无绕指。
矫翼仪舜韶,作瑞明光里。
来者玩兹亭,甘棠同勿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