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其二》
《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客来远自洞庭滨,一笑相逢耳竞倾。

把酒未须论后约,读书已恨欠前生。

畴堪太乙青藜照,亦有丰城宝剑精。

近在眼前休蹉却,君如未识问君平。

(0)
翻译
客人从遥远的洞庭湖畔来访,一见面就笑声盈盈。
举杯无需预先谈论未来的约定,遗憾的是读书太少仿佛欠了前世的情缘。
谁能承受太乙星君的青藜之光指引,又有谁能拥有丰城剑的神韵呢?
这珍贵的机遇近在眼前,切勿错过,如果你还不了解,可以去问问算卦的君平先生。
注释
客:来访者。
滨:水边,湖畔。
一笑:笑容满面。
耳竞倾:耳朵都倾听着,表示全神贯注。
把酒:举杯饮酒。
论后约:谈论未来的事情。
欠前生:遗憾过去读书不多。
畴堪:谁能承受。
太乙:古代星宿名,象征智慧。
青藜:神话中的仙草,常与智慧之光联系。
宝剑精:象征珍贵的剑或才华。
蹉却:错过。
君平:君平,西汉时期的著名占卜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场宴席上友人的相逢与交流,充满了对知识、书籍以及宝剑的向往。

首句“客来远自洞庭滨,一笑相逢耳竞倾。”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以及他们之间亲切无间的关系。这里的“洞庭滨”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一带,象征着远方。

接着,“把酒未须论后约,读书已恨欠前生。”诗人表达了在宴席上虽然尚未举杯畅饮,但已经对未来之约充满期待;同时对于书籍的渴望则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的,仿佛自己应在前世就该与这些书相遇。

“畴堪太乙青藜照,亦有丰城宝剑精。”这里诗人提到了一种神话中的景象——“太乙青藜”,传说是仙草,用以比喻珍贵的知识或物品。而“丰城宝剑”则是一种美谈中的武器,代表着高洁无暇的追求。

最后,“近在眼前休蹉却,君如未识问君平。”诗人似乎是在对朋友说,即便这些珍奇事物就在眼前,也不应错过询问和了解的机会,仿佛朋友对于这些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要再次确认。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知识、友谊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时间不可挽回性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到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学问和精神追求的高洁标准。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红毛城

荒夷遗旧垒,砥柱障神都。

天堑凌江汉,崇墉控越吴。

水光浮日出,波影撼城趋。

雉堞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鲲豗薄暮岸,鹿聚碧沙舻。

湖色晴看雨,潮声夜听枹。

海天金锁钥,云物旧闉阇。

众志成城固,声灵溢海隅。

(0)

白石村春日閒游

草堂昼永日迟迟,笠屐郊原倜傥时。

十亩嫩苗肥似韭,一川碎石白于脂。

独归田叟锄翻荷,对语村童犊倒骑。

行过桥南堤尽处,读书堂认柳丝丝。

(0)

浣溪纱.题陈斯馨女士纫香簃图

秀茁天南玉一丛。三生香色本来空。

荣枯原不赖东风。

写影湘波余断梦,传芳洛浦感高踪。

秋心如画出蒿蓬。

(0)

浪淘沙

径拟骋连钱。雪饮风眠。男儿三是侍中蝉。

更有雄心探两戒,北马南船。岁暮酒垆边。

空自延缘。新诗祭罢一凄然。

翻藉风光排解好,明日新年。

(0)

卜算子

市隐故交稀,邻近存三两。

花木丛中曳杖过,此境离尘鞅。

赖有素心人,使我秋怀旷。

一盏茶香夕照迟,淡味宜同赏。

(0)

江山万里图

只尺寒流千万峰,湍声寂寂暮猿空。

买船欲泛春潮雨,楚树吴云是画中。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