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逍遥咏·其五》
《逍遥咏·其五》全文
宋 / 赵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我说逍遥理,其如要妙深。

悟来时顷刻,迷者岂通寻。

达即随情遣,真缘不可侵。

从来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0)
注释
我:主语,指说话者。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理:道理,法则。
其:代词,指代前面的‘逍遥理’。
如:如同,比喻。
要妙深:深奥而关键。
悟:领悟,理解。
顷刻:片刻,极短的时间。
迷者:迷失的人,不明白的人。
岂:难道,表示否定。
通寻:普遍寻找,探索。
达:通达,理解透彻。
随情遣:根据心情去处理。
真缘:真实的缘分,指命运或某种联系。
侵:侵犯,干扰。
从来:自古以来,一直以来。
皆:都,全部。
事:事物,这里指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巧拙:巧妙与笨拙,形容处理事情的能力。
在:在于。
人心:人的内心,思想。
翻译
我谈论着逍遥的道理,它有多么深远微妙。
一旦领悟,瞬间就能明白,而对于迷惑的人,他们无法探寻。
一旦达到理解,就随心所欲地运用,真正的缘分无法被侵犯。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其中,巧妙或笨拙,全在于个人的心思。
鉴赏

这首诗名为《逍遥咏(其五)》,出自宋代词人赵炅之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逍遥”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我说逍遥理,其如要妙深。”这里,“逍遥理”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精神状态,而“要妙深”则强调这种境界需要达到极致的微妙和深邃。诗人以此开篇,设定了整首诗的哲思高度。

“悟来时顷刻,迷者岂通寻。”这两句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逍遥之境,有的人能够迅速领悟,而对那些迷惑不解的人来说,这种境界则难以企及。这里的“顷刻”和“岂通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悟与迷之间的差距。

“达即随情遣,真缘不可侵。”诗人认为,当一个人达到逍遥的状态时,他的情感表达将是顺畅无阻的,但这种境界是不容外物干扰的,它需要保持纯粹和自我。这里,“达”意味着心灵的通透,“真缘”则指那不受外界影响的内在联系。

“从来皆是事,巧拙在人心。”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而能否领悟逍遥,这种智慧与技艺(巧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里,“从来”表明了一个普遍真理,即一切皆为外在之事;“是事”则指代万事万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逍遥”境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智慧和心灵自由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赵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西湖三潭印月联

半榻斜阳颓老衲;一池残叶战秋风。

(0)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0)

梦游洛中十首·其一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

(0)

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二松

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

(0)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留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0)

客怀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