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屏山掩翠霏,齐云亭子漫寻基。
雨淋米老琴台字,火烈温公易卦碑。
回首金鱼谁抚槛,销魂白骨自污池。
春风不管游人老,愁落朝昏法鼓悲。
南有屏山掩翠霏,齐云亭子漫寻基。
雨淋米老琴台字,火烈温公易卦碑。
回首金鱼谁抚槛,销魂白骨自污池。
春风不管游人老,愁落朝昏法鼓悲。
这首诗描绘了南屏山的秀美景色和历史遗迹,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南有屏山掩翠霏"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的画面。接着,"齐云亭子漫寻基"暗示了诗人对古迹的好奇与探寻,"雨淋米老琴台字"则描绘了历经风雨的琴台,米芾的墨迹显得更加沧桑而珍贵。
"火烈温公易卦碑"转而提及温公(温庭筠)的易卦碑,其文字在烈日下显得更为醒目,但岁月的痕迹同样清晰可见。"回首金鱼谁抚槛"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曾经的繁华已无人再能触及,"销魂白骨自污池"则寓言世事变迁,人事如梦,只剩白骨沉寂于池塘。
尾联"春风不管游人老,愁落朝昏法鼓悲"以春风无情反衬人生的短暂,无论春夏秋冬,法鼓声声,都在提醒着诗人和读者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整体上,董嗣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南屏山的历史韵味和诗人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