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轻阴压岁初,门前车马客来疏。
寒催梅柳迎春早,暖逼龙蛇破蛰馀。
虚有朱丝惊社鼓,愁看赤历捡农书。
野人不识天行事,自摘芜菁闭草庐。
元日轻阴压岁初,门前车马客来疏。
寒催梅柳迎春早,暖逼龙蛇破蛰馀。
虚有朱丝惊社鼓,愁看赤历捡农书。
野人不识天行事,自摘芜菁闭草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一个普通人在元旦日的所见所感。首句“元日轻阴压岁初”点明了时间背景,新年伊始,天空略带阴霾,营造出一种节日特有的氛围。接着,“门前车马客来疏”一句,通过对比节日的热闹与门庭的冷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孤独。
“寒催梅柳迎春早,暖逼龙蛇破蛰馀”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梅花和柳树在寒冷中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冬眠的动物则在温暖中苏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
“虚有朱丝惊社鼓,愁看赤历捡农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感慨。朱丝代表传统的乐器,社鼓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元素,但在这新年之际,却显得有些空洞和不合时宜;“愁看赤历捡农书”,则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规律的担忧,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最后,“野人不识天行事,自摘芜菁闭草庐”一句,以“野人”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无奈和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他选择在新年之际,独自采摘芜菁,关闭草庐,似乎是在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自我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新年景象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
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饱饫闽中风月,又爱浙间山水,杖屦且逍遥。
太上包中下,只得个无忧。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
自家醒了,不成得恁地埋头。
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过此便相留。
且吃随缘饭,莫作俗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