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桐叶记题诗,问讯芳华似旧时。
老木开花今几度,新图识面又连枝。
屋依秋树根原稳,人共春韶画更宜。
余荫好凭楼百尺,藏书万卷是谋贻。
双双桐叶记题诗,问讯芳华似旧时。
老木开花今几度,新图识面又连枝。
屋依秋树根原稳,人共春韶画更宜。
余荫好凭楼百尺,藏书万卷是谋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幅名为《梧阴读书图》的画作的再次欣赏与感慨。诗中以“双双桐叶记题诗”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引出对画中场景的回忆与询问。接着,“问讯芳华似旧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景物保持不变的感慨,仿佛时间并未在美好事物上留下痕迹。
“老木开花今几度”,诗人通过观察画中老树的开花次数,暗喻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新图识面又连枝”,则展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即使是在新的画面中,也能让人感受到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
“屋依秋树根原稳,人共春韶画更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和谐与宁静,无论是秋天的树木还是春天的韶华,都在画面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余荫好凭楼百尺,藏书万卷是谋贻”,诗人借楼阁之高与藏书之多,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传承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寄托。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的独到见解,也流露出其深邃的人生哲思。
妾家横塘口,门前种杨柳。
春风吹舞腰,劝饮桃花酒。
垂杨千万缕,下蘸横塘水。
何事织离愁,春风吹不起。
塘上谁家女,红裳白雪衣。
采菱愁日晚,相待月明时。
妾家住横塘,郎过须下马。
手把珊瑚鞭,挂在垂杨下。
长相思,江悠悠。洞庭木落三湘秋。
梦中不识别时路,九嶷云黯苍梧树。
翠华南去不复还,双娥洒泪愁空山。
五十哀弦雏凤语,鹧鸪啼处斑斑雨。
长相思,思转深。请以白玉璞,琢出相思心。
三湘之水东入海,相思之心终不改。
大江春水满,芳洲蒲叶短。
黄帽唱吴歌,东风吹不断。
江君英少年,贡入司成馆。
袖有五色毫,文藻光纂纂。
人生意气合,何论相见晚。
君如千里驹,跌荡走长坂。
我如九皋鹤,长鸣任萧散。
去去毋少留,严程不容缓。
欲持一杯酒,迢迢碧云远。
明年杏花开,待我上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