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
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
我寻五岳来,未问仙家事。
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
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
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
我寻五岳来,未问仙家事。
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仙境的向往。首句"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暗示了山势的雄浑以及可能隐藏的神秘力量。接下来的"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以至于连日月在其间都显得暗淡,犹如被遮蔽在绿色的云雾中。
诗人以寻访五岳的旅程为背景,表明他对道教名山的敬仰,但并未直接涉及仙家之事,而是选择了"未问仙家事",显示出他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则通过登顶远眺,将视线投向广阔的九州大地,并特别指出衡山位于西方,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的观察和对衡山的定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壮美,又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陈献章作为明代文人,其诗作往往融入个人的哲学思考,这首《卧游罗浮(其四)望罗浮》也不例外。
张生寄我《桃源图》,桃源有路归何日。
高堂坐见武陵溪,犬吠鸡鸣犹髣髴。
云气挟山山欲行,山穷水阔桃花明。
仙家只在流水外,世上无人知姓名。
一日花间问渔者,山河百二如崩瓦。
赤帝西来祖龙死,复见同槽有三马。
太康去秦六百秋,子孙生长不知忧。
商颜黄绮亦何事,白发出侍东宫游。
龙争虎战俱寂寞,绝境空存已非昨。
种桃何必指秦人,春到花开又花落。
极目登高丘,秋高淮泗平。
淮泗东南流,故绕钟离城。
东京昔丧乱,英雄纷战争。
杀人及鸡犬,旷野寂无声。
悠悠千载下,复见新人耕。
魏公今何在,铜台春草生。
公路冢中骨,岂忧王室倾。
北海固为豪,平原安可轻。
时哉有屈信,汉道再昌明。
迮生固长贫,赋诗朝忍饥。
破裘连百结,但觉诗愈奇。
锵然击天球,未作秋蛩悲。
呜呼识者死,举国无人知。
鼓柁洞庭湖,远过三高祠。
我无一斗酒,为生开两眉。
宇宙非不大,四顾将安之。
日落万山黑,百鸟争寒枝。
翩翩五色凤,寂莫双翅垂。
圣人坐明光,迟汝一来仪。
刚风吹地九土裂,仙李根拔孙枝折。
白马不饮浊河血,罗平妖鸟啼未歇。
斗牛万丈腾紫光,炯炯馀彩辉太阳。
镜湖泚笔写露布,石室剖券分天章。
金为臣心铁臣节,臣身吴越心魏阙。
共悲群盗窃神器,犹喜诸孙存故物。
黄金楼阁高倚天,宝气白日浮云烟。
电光忽开天为笑,摩挲铜狄千百年。
君看钱塘铁作箭,潮头东去江如练。
箭铁未销券未磨,带砺山河当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