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下丝纶唤不来,来时已作去安排。
吾宗有此好兄弟,欲往从之天一涯。
屡下丝纶唤不来,来时已作去安排。
吾宗有此好兄弟,欲往从之天一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所作,名为《读王伯大都承奏疏(其二)》。诗中通过“屡下丝纶唤不来,来时已作去安排”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这里,“屡下丝纶”形象地描述了书信往返,而“唤不来”的“唤”字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显示出诗人急切的心情;“来时已作去安排”则表明即便兄弟回信,也只能是事后对往日的回忆与安排,凸显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阂。
接着,“吾宗有此好兄弟,欲往从之天一涯”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豪地宣称家中有如此优秀的兄弟,并表达出想要追随他直至天涯海角的愿望。“天一涯”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距离的极远和深邃,象征着无论多么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兄弟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书信往来的描述,以及对兄弟深厚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亲人、朋友间隔阂与思念之深。王迈在此诗中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文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种跨越时空的深情。
金乌急,玉兔速,百岁光阴一瞬息。
惟有拄杖子,硬葛狚,黑粼皴,勿变迁,无面目。
三月护生,九旬禁足。
酌然使得十二时,不被十二时催促。
任他门外红尘扰扰,来往憧憧,肥马碌碌,瘦马碌碌。
蓦然翻变化为龙,为雨为霖俱莫测。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