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澄鲜壑映红,干霄亭上望无穷。
蝉惊残雨疑秋蚤,雷傍严城报岁丰。
归庙片云衔紫电,立查双鹤唳仙风。
自怜四郡干戈日,得在文翁教化中。
霁色澄鲜壑映红,干霄亭上望无穷。
蝉惊残雨疑秋蚤,雷傍严城报岁丰。
归庙片云衔紫电,立查双鹤唳仙风。
自怜四郡干戈日,得在文翁教化中。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登高远眺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首句“霁色澄鲜壑映红”描绘了雨后天晴,山色清鲜,山谷映照着一抹红色,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接着,“干霄亭上望无穷”则表达了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胸也变得宽广。
“蝉惊残雨疑秋蚤,雷傍严城报岁丰”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蝉似乎对残留的雨水感到惊讶,仿佛预感到了秋天的到来;而远处的雷声则像是在城墙上报告着丰收的喜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和谐。
“归庙片云衔紫电,立查双鹤唳仙风”描绘了一幅神秘而超凡脱俗的画面:一片云彩仿佛带着紫色的闪电归向神庙,而双鹤在亭旁高声鸣叫,仿佛是在吟唱着仙界的乐章。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某种神圣或超自然的力量。
最后,“自怜四郡干戈日,得在文翁教化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战乱年代,却有幸受到文翁(古代著名教育家)教化影响的感慨。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古代教育家贡献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对社会变迁的洞察以及对理想教育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