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
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
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
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
此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旧地的怀念与追忆。开篇两句“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勾勒出一幅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画面。"云山"如同历史的见证,静默而又壮观,它的存在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而“高阁荒榛”则透露出时间的刻痕和荒废,这里的“怅旧游”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游历的深切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更添了一层愁绪。"二十四桥"名胜不再,而"何处所"则是词人寻找记忆的踪迹,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这一句中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于美好场景无法重现的哀愁。而“西风吹尽白蘋洲”则是秋天的景象,"西风"常用来形容秋季的萧瑟之感,而"白蘋洲"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了词人心中那份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的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和不可复返的哀愁。
但糜自可,又何必饮,太邱实录。
白玉为堂,风味原非粱肉。清疏不俗。
况腊八、果鲜菹熟。今休羡,党家羊酪,石家豆粥。
只此也堪果腹。快围炉、分舀小匙相续。
饱暖交加,消受人閒清福。长安富足。
那有此、匀圆嘉谷。君恩沃。父子同沾天禄。
黄河一清三千年,行潦灭没昆仑源。
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
何如曹溪一滴水,太阿削平如砺砥。
三江五湖不敢流,沧海无风清见底。
沅湘有脉通神州,乾坤无根元气浮。
青天在下水在上,铸出一片玻璃秋。
道人对此心自定,冷射瞳光双月影。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